從俄烏之戰的普京,看對國家民族的承擔

從俄烏之戰的普京,看對國家民族的承擔

冷眼旁觀,觀世界系列(三)

從俄烏之戰的普京,看對國家民族的承擔

簡介普京其人

有人認為一個人對自己國家與民族歷史的認識與記憶乃是一個人的根,一個人對自己國家與民族歷史的無知,或刻意忘記,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忘本以及無根的人。假若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我們要瞭解俄羅斯總統普京為何要以「特別軍事行動」出兵烏克蘭,那麼,我們就必須或多或少對普京這個人有些少瞭解。

據悉在當世政治家中,普京乃是其中一個對自己國家與民族具有相當濃厚歷史感的一個人。例如,有人説他是比較喜歡讀以下兩類書:一類是俄羅斯經典名著,果弋理、契訶夫、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另一類就是描寫彼得大帝(1672~1725,為俄羅斯帝國曼諾夫王朝沙皇,在位期間力行歐洲式改革,使俄羅斯現代化)、葉卡捷琳娜二世或葉卡捷琳娜大帝(1729~1796,原是彼得三世妻,以兵變罷黜其夫即位為俄羅斯女皇,為俄羅斯帝國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彼得·阿爾卡季耶維奇·斯托雷平(1862~1911,俄羅斯內務大臣,以鎮壓革命勢力和土地改革著名)等俄羅斯歷史上著名政治家的傳記。此外,亦有報道說,普京還會仔細閱讀利哈喬夫的《思考俄國》,這是一部關於俄羅斯歷史文化的理論研究的名著。在古典音樂中,他對柴可夫斯基、舒伯特、李斯特的作品情有獨鍾。故此,對普京來說,這些閱讀和欣賞音樂的習慣,無疑是培養和積累了為何普京成會對俄羅斯這個國家具有那麼強烈歷史感的重要元素。亦因著這個緣故,我們可以理解為何普京在不少公開場合或在國際間與各國元首的交往中,會有意無意的表示出他對自己國家、文化的那份自豪感。

為何普京要攻打烏克蘭

對於今次普京在很短時間之內就揮軍攻打烏克蘭,多少給人一種以大欺小的感覺。因此,招徠西方不少國家的譴責。但無論日後在世界歷史中會給他一個怎樣的評價,相信普京最終都要承擔一個挑啟戰端的責任。惟正如筆者早前曾看過一些評論人的文章,指出無論今次俄烏戰爭的結果如何?結果就是喜歡普京的人會繼續喜歡普京,不喜歡的人就只會繼續不喜歡。而根據一些獨立民調的顯示,自從普京揮軍攻打烏克蘭之後,普京在內的民調大幅躍升至83%。

至於普京為何要攻打烏克蘭,他的意圖是甚麼?是想完全吞併烏克蘭?還是想教訓、教訓烏克蘭?原因就是自從2004至2005年西方在烏克蘭推動了「橙色革命」之後,近年烏克蘭總統選舉的結果多趨向「倚歐抗俄」為主,結果就引起了俄羅斯很大的警惕;抑或是在過去十多年來,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加入北約及歐盟的國家愈來愈多,再加上今次歐洲面積最大、與俄羅斯擁有最長共同邊界,並且亦曾經是一個軍事強國的烏克蘭(中國過去軍事現代化,及擁有第一首航母,也是得力於烏克蘭的幫助)近年亦多次表明希望加入歐盟及北約,就成了壓斷俄烏關係的最後一條禾草呢?

普京出兵烏克蘭的助因

或許不同的人對以上的看法各有不同,惟筆者認為以下的實情是我們不能忽略的:

第一,究竟北約有沒有東擴以增加了俄羅斯的危機感?可說是人言人殊。對歐盟或北約來說,他們一直是認為沒有,理由就是他們根本就沒有侵略過俄羅斯。但其實有關北約東擴對俄羅斯造成了安全的威脅,就有不少人曾經論及,這包括美國政客,冷戰時期「遏制政策」的前創始人凱南(George Kenna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經發出了警告:「很多人預測到北約擴張將引發戰爭,這些警告都被忽視了」(Many Predicted NATO Expansion Would Lead to War. Those Warnings Were Ignored)的文章。

 

第二,我們不能忽略在2020年至2021年初,在俄烏邊界附近所發生的事。原因就是俄羅斯為何要向烏克蘭發動戰爭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要保護烏克蘭東部地區頓巴斯的俄國公民。原因就是這個地區由於在烏克蘭自立之前一直有大量俄羅斯人居住,因此這個地區不單一直被視為親俄,並且亦不斷向外宣稱要獨立,故此,這個地區的武裝分子經常都有同烏軍發生衝突。

2021年3月初,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了奪回頓巴斯地區的總統令,並親身視察前線,從事烏軍加強在前線的兵力部署,並開始頻繁與烏東親俄武裝份子交火。結果,俄羅斯就趁與白俄羅斯舉行聯合軍演之際,於2021年12月加大軍演的人數,令俄羅斯軍隊在俄烏邊界屯兵超過10萬人。結果,俄烏邊境就出現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

 

第三,戰爭是否就一觸即發呢?根據當時的報導,其實俄羅斯一直都否認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聯合軍演有入侵烏克蘭的企圖,而筆者個人亦相信那時如果有關涉事國能稍為克制,這場俄烏之戰是絕對有可能避免的,原因有三:首先,俄羅斯在過去的日子一直是期望與歐洲國家建立良好的關係的,甚至亦曾希望加入歐盟(筆者按:從普京向往彼得大帝可知),因歐俄有良好的關係,對俄羅斯來説是利大於弊的,只是由於在歐盟及北約中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考慮,以致「俄入歐」的景願遲不能實現;其次,其實在俄羅斯與白俄羅斯陳兵於邊界的時候,戰爭形勢確實有點緊張,但當時普京卻已經向烏克蘭及歐盟開出條件,只要烏克蘭答應不加入歐盟,以及歐盟答應永遠不接納烏克蘭成為成員國,俄羅斯是不會在烏克蘭用兵的;再者,在俄烏開戰之前,筆者曾看到一位在俄羅斯大學作研究、進修的一位學者的評論文章,在文章中作者指出,他曾留意到普京在開戰之前多次向政界及商界的發言,他說他能感受到普京在情緒上的無可奈何及歇斯底里。

但可惜的是俄烏之戰終於發生了。在文章開始之前,筆者已經提出在這次戰爭,俄羅斯的普京必定要付上一定的責任,但以下當時的涉事各方,他們亦要付上一定的責任是我們也不應忽略的:

首先,歐洲聯盟議會(筆者按:因歐洲有個別國家如德、法曾經積極扮演促和的角色,特別是法國的馬克龍,在開戰前曾飛往莫斯科與普京單獨會談,以祈能消弭戰爭)要負上很大的責任,因為他們不單沒有把握息戰的機會,相反,對俄羅斯的提議還採取強硬的立場。事實上,烏克蘭即使要加入歐盟,因歐盟可被視為一個經濟體,但亦不等於一定要加入北約,因北約乃是一個軍事聯盟。因此,加入歐盟是可以選只參與在經濟上的聯盟,而不一定需要參與在他們的軍事行動中,並且即使要參與在北約的軍事行動中,都可以如丹麥一樣在每一次北約有集體行動之前,都可以選擇放棄與北約採取一致行動的權利。但只可惜當俄羅斯提出了他們的條件之後,歐洲聯盟議會並沒有認真關注俄羅斯所關切的安全問題,就此就放棄了一個可以和平相處的機會。

其次,烏克蘭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涉事國,不單錯判形勢,一方面忽略了若要戰爭,戰爭是會發生在他們自己的國土之上,在他們的人民之中,會為他們的國家與人民帶來長久及極大的傷害;另一方面亦錯判了以為西方國家會不計代價的參與在他們的俄烏之戰中,結果,在危機四伏的時候,烏克蘭的總統澤連斯基竟然愚蠢到在媒體面前公開展示他已填妥要申請加入歐盟的申請書,結果亦只能產生激怒俄羅斯普京的效果。

再者,美國在這次俄烏之戰中,確實是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以致助長了戰爭的局勢不斷升溫。正當俄羅斯不斷否認他們要入侵烏克蘭的時候,美國的情報部門及總統拜登卻不斷指稱俄羅斯是會入侵烏克蘭的,並且還確認俄羅斯將會於2022年2月16日動用二十萬大軍出兵烏克蘭。結果俄羅斯刻意在那日並無如美國所願,卻在2022年2月24日正式向烏克蘭出兵。

俄烏之戰的前景

對於俄烏之戰的前景將來究竟會如何發展?其實要取決於各涉事國在其中的取態及回應,惟在悲觀中我們亦可以看見有樂觀的因素:

筆者之所以說悲觀,就是到目前為止,歐盟的態度仍然是強硬的,就在六月十六日,德、法、意的國家元首就聯袂探訪基輔,並異口同聲的說會支持烏克蘭加入歐盟,不單沒有為局勢降溫,更是火上加油;烏克蘭的總統澤連斯基仍然是痴心妄想的,以為還可以藉着西方的幫助擊退俄羅斯;美國這時仍然在不斷推波助瀾,最近並在國會通過將會動用400億美元幫助烏克蘭抗俄,並且還聯合西方國家不斷向烏克蘭提供防禦性武器。

筆者之所以說樂觀:

首先,就是由於西方國家在制裁俄羅斯的過程中並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原因就是有評論家認為早在十年前,普京就已經為俄羅斯「如果要與西方國家開戰」作好準備;相反,卻在美國及歐盟等西方國家中產生嚴重的通貨膨脹,結果可能令到美國等西方國家在經濟通脹的因素之下,要思想俄烏是否需要停戰。

其次,在俄烏之戰超過110日之後,普京在一場對企業家的演說中,把自己自況為18世紀的沙皇彼得大帝,原因就是彼得大帝當年對瑞典發動戰爭征服波羅的海沿岸,建立了聖彼得堡,但卻沒有侵佔瑞典。當然普京說這番說話,可以解讀為他會在未來繼續為俄羅斯進一步擴張領土鋪路;但亦可以解讀為烏克蘭東南部及克里米亞原本是屬俄羅斯的,現在只取回自己的領土,但卻不會完全吞併烏克蘭。

再者,縱觀俄烏戰爭,在開戰之初俄軍確實在軍事行動上有些失利,一方面是由於俄羅斯輕看了西方國家對烏克蘭在軍事上的援助,故此戰爭開始的時候俄羅斯確實有些輕敵;另一方面,其實俄羅斯在整個烏克蘭戰爭中都是採取一種所謂「有限度戰爭」,一方面俄羅斯並沒有使用更大殺傷力的武器攻烏;另一方面俄羅斯在整個攻烏的行動中並沒有把目標集中在基輔,只集中在烏克蘭東南部的幾個重鎮。原因不外乎普京仍然將烏克蘭看成為同一個東斯拉夫民族,烏克蘭人最少可以被看成為俄羅斯的唐兄弟,並且普京亦知道若他侵佔了烏克蘭,他就有可能永遠與歐盟為敵。故此,在軍事行動上不想去到最盡,以致傷害了全個民族,以及與歐盟之間的感情。

最後,俄烏之戰已超過百日,開始已經有些國家,其中包括有部份歐盟國家,以及中國,都盼望能夠成為和平使者,促使俄烏及所有相關國家,能採取一些適當的行動讓俄烏之戰能早日結束,能為世界帶來和平,為全球的能源及糧食危機提供化解的機會。

 

究竟在這次俄烏之戰中的普京可以為我們帶來怎樣啟示呢

筆者在這裏願意再一次作出強調,就是普京在世界歷史中一定要付上責任,並且責任究竟去到一個怎樣的地步?至今還要觀察,究竟戰爭是會向好或向更壞的方向發展。惟從普京個人的身上,卻有一些特質是我們需要作出反省的。

第一,就是普京對自己國家、民族的歷史有深入的認識,並且有強烈的歷史感及認同感。普京確實是一個愛自己國家以及民族的人。相比於早前在香港某些人所提出的「新香港民族論」(筆者按:新香港民族論者以香港為獨特城市,社會、文化結構堪比國家),否定自己的國家的歷史以及民族之間的親情與感情的人,確實是不能同日而語。因那些所謂新民族論,只會為國家、為民族以及為社會之間帶來不斷的「碎片化」,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斷疏離與分裂。但由於普京是一個愛國者,因此在他的一生中,我們可以看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期望為自己的國家與民族作出貢獻。

 

第二,普京乃是一個對自己國家有承擔的人。假若大家稍為認識俄羅斯的近代史,就知道普京乃是接任葉利欽治理俄羅斯的人。惟在葉利欽治理俄羅斯的時候,雖然他曾矢言要打擊貪污,並以此聲名大噪,但實際上他的政權卻是飽受貪污醜聞所困擾。而他採用的「休克療法」(休克療法,是一種總體經濟學方案,由國家主動、突然的放鬆價格與貨幣管制,減少國家補助,快速的進行貿易自由化,這類型的計劃,常會伴隨將原本由國家控制的公有資產進行大規模的私有化措施,這種做法適用於原本採用計劃經濟或社會主義的國家,在面臨經濟危機,產生嚴重通貨膨脹時採用),目的是希望俄羅斯的經濟能盡快走上資本主義的改革路上,但此舉卻令俄羅斯的經濟瀕臨崩潰,原因是葉利欽的休克治療法,最終只產生了大量的寡頭企業家,國家的資產就被這些寡頭吞噬了。最後, 他更以武力鎮壓的方式去消滅異己。因此普京可説是在國家最困難的時候接手俄羅斯的統治工作,但他卻懷着不朽的意志,樂觀的心情,去面對他前面的工作。在東西方的冷戰中,雖然西方的看法是他們戰勝了蘇聯,令蘇聯瓦解,但在普京的眼中蘇聯並沒有戰敗,並且普京一直以俄羅斯為蘇聯的繼承人,並且自覺地有振興俄羅斯的責任。

 

此外,普京這個人的人生態度或許對今日的基督徒也有一些提醒,特別在末世的時候,基督教面對世界不斷惡化的形勢,我們要傳好天國的福音也是十分困難,好像面對的乃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但卻必定需要完成。因此,今日基督徒極需要有一個強烈的天國觀,要對「天國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有一個強烈的使命感,並且還需要為天國的降臨而負出代價。因此而對天國的實現能抱有一種積極以及樂觀的態度,相信天國一定是會擴展的。但我們所用的方法卻不是憑着武力,乃是藉着福音,以及基督向世人所展示的愛心,服事世上的人,讓天國能在這黑暗的世代中能繼續擴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