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觀世界系列(七)/ 百年一遇的大變局~中美面對的挑戰與反省(一)

冷眼旁觀,觀世界系列(七)/ 百年一遇的大變局~中美面對的挑戰與反省(一)

百年一遇的大變局~中美面對的挑戰與反省(一)

引言

有人說200多年前法國總統拿破崙曾經講過以下一句說話:「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當牠一覺醒來,會叫全世界震抖。」據此,亦有人改了拿破崙這句說話為:「中國是一條正在沉睡的巨龍,一旦醒來,將會震撼全世界。」惟亦有人認為拿破崙根本沒有講過這樣的說話。即使有,但為何經過了200多年,這隻睡獅或這條睡的巨龍還未睡醒呢?

然而,無論拿破崙有沒有講過睡獅/龍都好,但日前佛羅里達州參議員盧比奧(Marco Antonio Rubio)在眾議院中國委員會召開的中國問題聽證會中所講的一番說話是我們應該留意的,他說:「哪怕是鼎盛時期的蘇聯,都不像中國這般對美國威脅如此大。蘇聯從來不是美國的產業競爭對手,但中國是;蘇聯從來不是美國的科技競爭對手,但中國是;蘇聯從來無法讓美國成為一個上癮的癮君子,但中國能。⋯中國成了世界工廠,世界產業鏈根本離不開中國,⋯在許多情況下,美國政府都要聽命於他們,⋯美國離不開中國,美國對中國上癮。可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你怎麼可以對最大的競爭對手上癮呢?」

從表面來看,魯比奧好像是發牢騷,但其實他是希望藉此刺激他們的委員,以提升他們的鬥心,加大他們對中國施壓的力度。然而,從魯比奧說話的字裏行間,我們卻可以看到一些事實:

第一,就是美國的國勢確是衰弱了;

第二,似乎「東升西降」的說法已經是不言而喻,無論是睡醒的獅或是崛起了的龍,由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從未遇過對手的美國,現在感到有些挑戰與壓力了;

第三,似乎美國開始對自己目前的情況有更多認識,並且因此而失去了一些信心。

那麼,現時的美國究竟落在怎樣的環境?可說是內外交困之中。但由於現時世界環境複雜,不少問題都可能呈現不同的現象,故只能在論述的過程中簡單舉一兩個例子加以說明。

(一)內外交困的美國

(1)美國的內憂

  1. 美國的民生問題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處(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最新報告,美國的貧富懸殊問題正在惡化,當前的貧富差距比之1980年更差。1989年美國最窮的50%人口,還擁有全國總財富的4%,如今縮小一倍,僅剩2%。中等階層的人,也就是家庭財產在全國最富有50%和90%之間的人,他們的總財富佔全國總財富從1989年的33%,在2019年跌到26%。

報告又指出,前10%最高收入階級總財富的全國佔比升到66%,頂尖1%富豪的佔比增加最多;亦即頂尖1%階級的300萬人的總財富,比全國中上階級90%的2億9100萬人的總財富還要多。根據白宮的最新數據,自新冠疫情及通物膨脹的危機以來,就將3700萬人推入貧窮線以下,導致目前全美國共有52. 8萬人露宿街頭。由於美國的「露宿者安全網制度」把兒童和家庭放在優先的位置,獨居的長者常被忽視,以致50歲及以上的露宿長者的比例由去年的28%颷升至36%。

  1. 美國的政治:

記得筆者從前曾看過台灣的著名政治評論家南方朔在論到民主政制時一個容易產生的問題,大意就是一個國家即使開始時是用多黨制,但由於執政是需要透過選舉產生,故此政黨之間很容易就會出現聯盟、歸邊、合併,若最終出現兩黨的時候,彼此之間的競爭就可能會十分激烈,甚至有對立的情況發生。就以美國為例。由於美國多年來已經是採取兩黨制:民主與共和兩黨,踏入21世紀,隨著「後真相時代」(按:所謂「後真相」是指,不單只是說謊的委婉說法,更指是忽視真相、不在乎事實的謠言,以各種似是而非和斷章取義的言論,把真相放在強調的先後次序後面,以期最終達到弄假成真的效果)的出現,美國目前的政治現實乃是「真相與否並不重要,關鍵還是看立場」,站在哪一個陣營?是否『自己人』?惟這正正是政治敗壞的開始。而美國的政壇就正步入這樣自欺欺人的險境。

就以美國最近發生的其中一件事件為例:就是美國的前任總統特朗普是否曾與成人電影艷星Stormy Daniels有染?但為了對特朗普的總統選舉有利,因而透過律師曾向其付出約13萬美元的掩口費,然而,為了隱瞞其事,因而做出了假賬,對絕大多數的美國人來說已是沒有爭議,甚或這只是特朗普桃色史冊中的其中一頁。但誰知這毫無爭議的事實,卻成了檢視政治立場的試金石。迄今所有共和黨的高層都力挺特朗普,認為紐約檢察官對他的指控是政治迫害,是民主黨要阻止特朗普再競選下屆總統的一種「獵巫行動」。而這亦是特朗普自己長期所主張的,就是把自己過去的醜聞都諉過於政敵長期的污衊。但真相如何?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乃在你自己是否相信,並且使人相信。但現今美國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兩黨制的情況下,美國人已嚴重分裂,兩黨的選民基本上都趨近50%,以致不少人甘心成為「假真相」、「真大話」的信徒,以致美國的政治不斷被「後真相」所荼毒及撕裂。

  1. 美國的金融經濟

2008年9月30日,美國國債已經首次超過10兆美元。惟金融風暴之後,美國一直以「量化寬鬆」的方法來支撐美國的經濟,說句不中聽的說話,多年以來美國一直是以舉債度日。至2015年6月30日美國的債務已經突破了18.15兆美元,相當於美國過去12個月GDP的102%。由於2019底全球爆發新冠病毒,作為全球經濟及科技大國竟然首當其衝,死亡人數超過110萬。由於新冠病毒的衝擊為美國帶來嚴重經濟民生的影響,美國多次擴大他的量化寬鬆。結果,據美國財政部在當地時間2023年2月1日公佈,截至1月31日為止,美國未償還的公共債務總額為30.01萬億(超過30兆)美元。

然而,美國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按一些評論家的看法,主因是美國有兩樣重要的武器:一是美軍;另一是美金,你若要和我做生意,就一定要用我的美元。但這樣長期的舉債度日,對整個國家不是沒有後果的,就由於「量化寬鬆」的問題過分嚴重,游資太多,再加上俄烏之戰影響了全球的物資供應鏈,以致引發了美國過去兩三年的通貨膨脹不斷颷升,物價不斷增加,以致美國的通貨膨脹正處於近40年來的最高水平。

為了平抑物價,結果美國最近就多次加息,惟多次加息的結果,就引發了美國銀行出現了連鎖性危機:首先是美國多間銀行連續倒閉,部份需要由美國政府拯救;繼而美國的金融危機竟蔓延至歐洲,特別是瑞士的瑞信銀行出現危機而被瑞士的瑞銀銀行以低價收購。

在今次美國的加息危機中,連續受到影響的最少有以下三間銀行:首先是美國一間以向加密幣行業放貸而著名的商業銀行Silvergate Bank於3月8日清盤之後;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大的科企金融服務巨頭「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 因巨額虧損而資不抵債,於3月10日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宣佈監管機構以關閉方式而接手;再後,於3月12日,美國再有一間最大的加密貨幣銀行, 「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倒閉,而成為一周以來第三間關閉的銀行。雖然美國在這次的金融危機中為危機努力降溫,但按股神巴菲特的估計,美國將會有其他銀行因此而受到影響,甚至倒閉。但無論美國的銀行將來是否受到影響,但美國的金融危機卻已史詩級式的蔓延至歐洲,而最嚴重的就是瑞士的信貸銀行~瑞信銀行就立刻應聲倒地。

3月15日瑞信銀行股價暴跌,3月19日,瑞士聯邦政府就宣佈瑞信將被瑞銀集團收購,交易總對價為30億瑞士法郎(約合32億美元)。這相當於3月17日的收盤市值的四成。

然而,為何美國會出現今次的危機呢?最簡單的基本原因就是因為個別銀行的經營不善,投資失利,再加上對整個市場形勢的發展缺乏警覺性;但最大的罪魁禍首仍可說是以下兩點:第一,就是美國的金融政策失誤;其次,就是美國的財政部及聯邦儲備局的監管不力。

舉例來說,矽谷銀行倒閉的根源在於疫情三年期間,美國的兩黨,白宮政府都達成一致意見,不理通貨膨脹的危機,採取超大規模的「量化寛鬆」財政金融措施,以維持民生經濟及美國龎大的國防開支。而矽谷銀行由於受惠於疫情期間的科技熱潮,以及量化寛鬆所帶來的游資,近年就吸納了數以十億的存款,並將大部份的資金投資於以為是穩賺無賠的美國政府長債。當時市場的利率是接近零的,即使美國政府的長期債券只支付數個百分點的利息,銀行都有大利可圖。

但誰知到了2022年形勢急劇逆轉,通脹高企,美聯儲局激進加息,利率在過去一年間上調至4.75釐。結果:「刺激太大,加息太快,一些中小型銀行倒下,是必然的事」。

整件事的結果會如何發展下去,或許可以從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BlackRock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的評論可窺端倪,在矽谷銀行倒閉之後,美國可能會有更多銀行倒閉,他形容事件為「緩慢蔓延的危機的開始」,原因就是銀行業,特別是一些信託投資銀行,它們最大的資產是信譽,現在歐美金融業出現的問題是信譽破產。這樣的結果,真的是有可能禍及全球的經濟增長。

  1. 美國的軍事

美軍作為美國聯邦的武裝部隊,是目前世界整體軍事實力最強的軍隊,其規模與裝備都是世界第一

。分為六大軍種:陸軍、海軍、空軍、太空軍、海軍陸戰隊,以及海岸警衛隊,均由總統帥領。除了與俄羅斯併駕齊驅均擁有全球最龐大的核武庫~各超過5000枚核彈之外,其所擁有的核動力航母的數目目前共有11首,比之全球的航母加起來還要多。根據百度的資料,美國海外的軍事基本基地共374個,分佈於約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駐軍約30餘萬人。在本土的基地卻有871個,其中海軍基地242個,空軍基地384個。截至2019年為止,美國海軍擁有超過290艘軍艦,總噸位超過463萬噸;戰機超過2623架,戰力冠絕大多數國家的正規軍。為了要支持這麽龐大的軍事力量,美國每年的軍費2021年為8010億美元。其軍費支出比之世界排名第二至第五名的國家(中國約2930億;印度766億;英國684億;俄羅斯659億)的總和5039億,還多出2971億美元。根據白宮近日的公佈2024年的財政預算案,計劃為美國國防部撥款8420億美元,這是美國政府有史以來提出的最高軍費預算。但錢從何處來呢?豈又不是靠「量化寬鬆」嗎?

而美國的軍事力量在過去近30年之所以雄霸全球,主要的原因乃是歸功於他們的軍、工、科技等的發展一體化,並且還有一定的理由以驅使他們要作這樣的「犧牲」。首先,他們是很強調他們國家的安全,是他們的戰略優先;其次,他們強調的就是他們的戰略部署是要鎮壓中國與俄羅斯,若要同時開戰,是可以以一敵二的。再者,他們很強調他們軍事的裝備無論在研製以及在採購方面能確保他們的軍隊能獲得最優先的裝備,並且期望他們的「美國第一」能繼續保持下去,故此他們不單要致力建立他們的地面軍事裝備,還要發展他們的太空武器及太空部隊。

然而即便如此,近年美國的軍事優勢已經漸漸被中國拉近,以致成為了為何美國要把中國看成為最大的競爭者的主要原因。中美軍事拉近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中國在軍事現代化及強軍方面用了很多努力。但另一方面亦是美國國力衰退所出現的自身問題。

首先,美國要支持一個那麼龎大的軍工需要武裝部隊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由於在美國不少老舊的軍艦(特別是近半世紀前建的航母)、軍機要面臨維修、升級、退役與補充,所需的成本與資金日益增大。此外,美國在各樣的軍、工武器的造價都是特別昂貴,令美國在軍備更新上面對很大的困難。例如美國的F-22猛禽戰鬥機就由於成本太大而被迫停產。再加上美國國內的兩黨之爭常互揪後腿,這亦對美國的軍事發展做成一定的影響。

其次,美國的造船業近年亦嚴重衰退,由於美國昔日所做的戰艦老化速度加快,新造船艦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老艦退役的速度,特別在近年,美國把造艦的目標放在核動力航母的身上,以致忽略了其他艦種。就以美軍2025年將會有12艘兩棲艦退役,由於造艦的能力下降,預計美國海軍的兩棲艦屆時會下降到只餘22艘,乃低於美軍高層預期的31艘的下限。

再者,近年美國某些軍備在硏發上亦多次出現問題,例如美國的高超音速導彈發射系統多次測試的效果並不穩定;福特級航母的4條電磁彈射系統在2020年就曾經全部出現故障,因而花了不少時間要入廠維修⋯等。

再後,無論中國的軍艦也好,或軍機也罷,由於都是近年研發的,因此有一種後發的優勢,不單有一些科技發展已經能與美國的併駕齊驅,甚至還有某些新的裝備比美國優勝。就以中國第三首以福建省命名的福建號003型航空母艦,根據一些可靠的消息,其所採用的電磁彈射及阻攔裝置,就比美國的福特號的電磁彈射更加優秀。

最後,美國的軍事實力的衰退,亦可以由近年美國的軍事行動看見。為了要應對中國的崛起,其實在奧巴馬政府的時代已經開始有些行動,例如由時任國務卿希拉里響應當時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提議的重回印太就是其中一例。及至特朗普當政,就不惜與中國挑起貿易戰以作為壓制中國發展的重要手段。到了新一任美國總統拜登上場,在2021年4月怱怱由入主了20年的阿富汗撤軍,為的就是要集中資源以應對中國的崛起。及至俄烏發生衝突,拜登知道若要趁此機會壓制俄羅斯,又要小心防犯中國的崛起,拜登不惜放下身段,親訪歐洲,以期能聯歐制俄,並夥同日本、南韓、澳洲、印度以重回印太及維護南海主權牽制中國。而這樣的做法與昔日老布殊所發起的海灣之戰,以及小布殊在2001年911事件之後所發動一連串的反恐戰爭及2003年3月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時所展現的要做就去做,不需要關注聯合國及盟友的看法的霸氣,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語。

(2)美國的外患

  1. 阿富汗撤軍帶來的衝擊

其實阿富汗的撤軍是緣於特朗普總統,為的就是要集中資源以實踐他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標。及至俄烏衝突,拜登總統只是在怱怱忙忙做了一個「順水推舟」的行動,但可惜在執行的過程中嚴重荒腔走板,以致為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帶來重大的影響。

在美國撤出阿富汗約兩年之後,美國政府曾經就撤出阿富汗作了一個全面的檢討,在這個檢討中,他們承認了美國從阿富汗的撤軍做得不好,當然拜登白宮的回應乃是把責任全部諉過於特朗普,說美國之所以要由阿富汗撤軍,完全是前朝特朗普的決定,並且他們決定了撤軍之後,只定了日期,但卻並沒有撤軍的計劃,因此才弄到一團糟。

然而,拜登政府在諉過於人的時候,有一件事他們卻是承認了,就是在美國倉猝撤軍的過程中,真是產生了很多後遺症:

第一,美國政府在阿富汗經營了20年,不單付出了約2點2萬6千億的美金,更導致2461名美軍及平民喪生,超過2萬美國人受傷;當地有近5萬名平民及7萬名士兵及警察喪生。但美國卻可以在一晚之間把阿富汗人視如陌路人。這樣的結果在美國的盟友中,特別是在台灣深受打擊,會否今日的阿富汗,就是明日的台灣?

第二,美國沒有想到他們用了20年,以美金,及美式軍事裝備培養的阿富汗政府及軍隊是那麽不堪一擊,很快就把國家讓與他人。這樣的結果,讓美國的整個國際形象深受打擊。

第三,他們亦沒有想到回朝的塔利班,仍是一個那麼激進的伊斯蘭國家,在價值觀上是與美國完全不同的,並且塔利班的回朝是那麼勢如破竹,以致美國在撤軍及撤僑上都有措手不及。特別當美國撤軍之後,大量留在阿富汗的美式軍事裝備都被美軍親自破壞的照片流出之後,整個美國的形象更是變得黯然無光。

第四,就由於美國在撤軍及撤僑上是那麼狼狽,因此,美國亦沒有盡好他們的責任去事前通知他們在阿富汗的盟友,以致在美軍一夜撤退並開始撤僑的時候,他們才如夢初醒,以致不少美國盟友不少居住於阿富汗中的僑民都落在險境中。而美國這樣的做法就有如背棄了盟友,不單令他們感到尷尬,更令不少西方盟友,如德、法、英等不滿。

第五,就由於美國撤出阿富汗的一切安排是來得那麽倉猝,那些在美國入主阿富汗期間曾長時間幫助美國的阿富汗人民更被美國視如敝履。然而,為了掩飾美國人對阿富汗人的傷害,美國在宣佈解凍2021年塔利班重掌阿富汗後,就立即宣佈凍結阿富汗的70億美元外滙存底,並以其中35億美元作為911罹難家屬的賠償;另外35億美元則用於阿富汗的人道關懷。然而,這樣的結果,並不能使一直以來都仰望從美國而來的人感到釋懷,反而會令到他們心寒,特別是當塔利班回朝之後,乃是以高壓來統治阿富汗,不單管控民眾的自由,還壓制婦女的求學及發展等。這就成了近年不少國家漸漸從美國離心,以致世界格局改變的原因。

  1. 俄烏戰爭的泥淖

俄烏之戰已經打了一年多,按不少專家的估計,戰爭不單不會在今年之內結束,原因是俄羅斯民族基本上是好鬥的,不單俄羅斯輸不起這場戰爭,這亦關乎普京的前途,因這可能涉及政治問責的問題。此外,烏克蘭亦有騎虎難下的困局,澤連斯基在西方的挑撥之下,俄羅斯不單死傷無數,烏克蘭同樣也是死傷枕藉,據悉在年多的交戰中俄烏雙方軍隊的死傷人數共超過35萬,不單如此,烏克蘭不少城市,特別是東北、東南部的地區已成廢墟。然而,即便如此,俄烏之戰仍未有停戰的蹟象,主要原因就是美西方不少國家,例如:美國、英國、德國、波蘭、瑞典等正為烏克蘭提供各類型不同的武器,包括:炮彈、火彈炮、榴彈炮、坦克車,甚至戰機。據聞在未來幾個星期之內烏克蘭將會作大規模的反攻,希望能收復失地;而俄羅斯亦正整軍經武,並且首次以電郵的方式徵召大量的軍人入伍,以便與烏軍決一高下。然而,戰爭真的是我們那麼需要努力去追求嗎?在這場俄烏之戰中真的沒有輸家嗎?其實在俄烏之戰中不單歐洲各國是輸家,他們不單輸了經濟民生,並且他們是永遠輸了與俄羅斯的關係。其實在蘇聯解體前後,俄羅斯一直都希望與歐洲建立良好的關係。此外,其中最大的輸家當然是烏克蘭與俄羅斯。先說烏克蘭:有專家指出,即使以2023年3月估計,其中不計經濟發展的損失,因人命傷亡所失去的勞動力,再加上戰後濃罩的悲傷情緒,就無法補回?再加上單是烏克蘭的重建費用就超過4100億美元;俄羅斯的損失也不在話下,因俄烏之戰曝露了俄羅斯並非如世人昔日所理解的軍事強國,即使在俄烏之戰中俄羅斯不會被戰敗,但戰後的俄羅斯只能在經濟及軍事上淪為一個中等國家,並且俄羅斯亦會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的發展方向,就只能朝向東、東南以及南方與中國、東盟、中東以及印度發展關係。

然而,不少人卻忽略了美國可能是今次俄烏之戰最大的輸家。在俄烏之戰的初期,不少人以為美國乃是今次戰爭的大贏家,原因就是美國在俄烏之戰中不單拯救了美國氣若游絲的頁岩油氣,並且還以油氣出口歐洲而賺到盤滿砵滿,以致拜登甘冒環保組織的大不韙去批准阿拉斯加大規模鑽探油田。但其實從深層次的角度,美國才是今次真正的大輸家,若美國過去幾年的方針是要和中國「激烈競爭」的話,這次俄烏之戰將是美國日後要輸給中國的轉捩點。因篇幅的關係僅提兩點:

首先,拜登在怱怱於阿富汗撤軍,然後又急急到歐洲探訪,再藉以北約之名與歐洲各國聯烏抗俄,就以為美國可以重建美國在歐洲的領導地位。但其實若看清楚一些,歐洲部份國家對美國的做法是否心悅誠服呢?或許從最近一次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完中國在回國之後所作出多次的講話,就可以看到其中端倪。馬克龍清楚指出:「歐洲不該捲入台海衝突,也不應淪為美國附庸」。特別馬克龍在國事訪問荷蘭,在海牙的尼克薩斯硏究所以英語發言的時候,他語重深長的提醒,歐洲應重新塑造自己的主權,選擇我們自己的伙伴,塑造自己的命運,否則,若你接受依賴其他大國,你會將自己置於失去當家作主的境地。

對於馬克龍的言論,立刻引來一些爭議,這包括來自歐洲議會對中國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的炮轟,指馬克龍的意見將會令他「失去作為歐洲領袖的資格」。然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一次接受法國傳媒訪問的時候稱,與美國關係的議題,在歐洲理事會的談判桌上可能存在一些細微差別和敏感性,「一些歐洲領導人不會像馬克龍般說話⋯但我認為相當多人真的如馬克龍那樣想。」並且他還補充,馬克龍以歐洲應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並避免捲入台海衝突,米歇爾坦言,歐洲目前對於美國的聯盟存在一種「強烈依戀」,「但如果因與美國這種聯盟關係,就假設我們在所有問題上盲目、系統地跟隨美國的立場,那就錯了」。

經過了一年多的俄烏之戰之後,從歐洲一些重要的領袖的狠話,我們可以看到歐洲部份領袖開始有些醒覺,就是在俄烏之戰初期,不少歐洲國家,特別是一些東歐小國,由於懼怕俄羅斯,而自己的軍力又十分薄弱,因此惟有託庇於北約,隨美國的指揮竿起舞,但隨著俄烏之戰的膠著,美國對歐洲國家的石油及天然氣的勒索,其實歐洲已經開始出現分裂,不少歐洲國家的經濟亦出現危機,例如法國就因此而需要強行立法把退休年齡由62歲推遲至64歲。因此,不少歐洲的領導均開始思想他們要怎樣重整歐洲的秩序及經濟、軍事發展的方向。

換言之,從俄烏之戰的初期,美國好像是略佔便宜,但從長遠的角度,美國將會漸漸失去盟友的信任。

其次,根據一些評論員的估計,為了牽制俄羅斯,在過去年多的俄烏之戰,單以美國計,美國就為軍事援烏而投放了約1000億美元,但因著各項的因素,包括不斷量化寛鬆、與中國競爭而在多個與華貿易的領域上設限,以致美國不少大型科企大量栽員,美國中產人士正大量流失,經濟正步向衰退的危機中。故此,4月8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公佈了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民眾對經濟前景是悲觀的。

調查結果顯示,經濟仍是受訪者最為關切的問題,其次分別是「政治分裂」和「犯罪與槍支暴力」。其中,71%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經濟狀況不佳,有超過60%以上的人認為他們的下一代不會比他們這一代生活得更好;61%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經濟在未來一年內也不容樂觀,5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財務狀況較一年前更為惡化。然而正當美國的內憂從各方面都出現問題的時候,美國卻把他們政府的力量,財政的資源,納稅人的金錢放在要發動境外戰爭,在國際間充當世界警察,在不少他們不滿意的國家之中推行「長臂管治」的時候,難怪美國人對前景的看法可說是落在二戰以來最黯淡的光景。

  1. 國際去美元化的危機

自從冷戰結束之後,美國得天獨厚,或可以說是上帝的恩典,美國經濟有強勁的發展,漸漸美軍、美金在全球產生領導的地位。惟多年以來有不少評論家都指出世界各國過份倚賴美元,使美元有一種獨覇的地位,是會為世界經濟帶來一定的危險。2014年,在比利時智庫布魯塞爾研究所的研討會上,前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就曾指出,美元獨大是國際經濟與金融不穩定的重要來源,世界經濟需要走出美元獨大的局面,並且逐步建立一個超主權貨幣。

剛去世的台灣著名評論家朱雲漢博士亦早於2017年撰寫文章,<美元獨大局面-倒數計時開始>指出:一年多以來,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陸續推出三個創舉,每個措施的初始規模都很小,並不惹眼;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些舉措的意義極為深遠,假以時日,足以重塑全球金融秩序,並徹底終結美元獨覇。而朱博士的部份預言或許在今次巴西總統盧拉於4月中率領超過200巴西工、商、企業的龐大商團訪問北京時得以應驗。在他到達北京之前,盧拉在出席上海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總部的時候發言:「為何我們金磚銀行(亦稱金磚開發銀行)不能用自己的貨幣,來給這些國家提供貸款?」他並且呼籲金磚國家改變使用美元,以本國的貨幣來結算。並且他還透露在3月底盧拉出訪前,已與中國達成協議,今後將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而是使用本幣進行交易結算。

盧拉並且在致辭時還回憶2003~2010年出任巴西總統時就和俄羅斯、印度、南非一同響應中國的建議,召開了很多會議要成立這樣的多邊開發銀行,宗旨是為金磚國家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動員資源,2021年,「新開行」啟動擴員、批准埃及、阿聯猶、烏拉圭和孟加拉為新成員國。現正表示有興趣加入金磚五國的國家還有阿爾及利亞、阿根廷、伊朗及沙特阿拉伯和印尼等。而目前,主動提出使用人民幣支付的買家主要來自俄羅斯、伊朗、埃及、阿爾及利亞、委內瑞拉等美元外匯較少或受美國制裁的國家或地區,以及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巴基斯坦、日本等東盟或亞洲週邊的國家。此外,也有越來越多的歐洲客戶願意使用人民幣作支付貨幣,主要原因就是若以本貨交易,買、賣雙方都可以省回不少因兌換美元的差價及時間,但對美國來說,卻為他們帶來搞響經濟的喪鐘。而這樣的結果,除了是因不少國家看到美元獨大的危機之外,亦間接因美國在阿富汗及俄烏之戰有關,原因就是由於美國不滿塔利班回朝統治阿富汗,美國就凍結了阿富汗存於美國70多億美元的存款;美國為了聯歐制俄,更凍結了俄羅斯3000多億美元的資產,這樣就立即引起了不少人權紀錄不是很好的國家的警剔,結果,不單靜靜地把美債放走,把美元存款撤走,亦會減少美元作為自己國家的貨幣存款,以本幣交易以便減少美國「長臂管治」所帶來的風險。

  1. 對中國誤判所產生的危機

有關中美的誤判,其實中美雙方都有埋怨或指責。而美方就曾有前政要以道歉的方式來表達出他們曾經作出誤判,但言下之意是多年來一直被中國人欺騙了。從表面來看,像是美方的政治高層作出的自我反省,但卻指桑罵槐的要指摘中國,說中國人奸詐。那麼至於前美國高層提出了甚麼理由去道歉呢?其中共有五點,大致的內容都是談到他們的誤判,乃源於中國的誤導:

第一,就是美國的誤判乃是由於美國被誤導:美中交往能帶來完美的合作。就以美國911事件為例,就由於美國911遇襲之後,中國的國家主席首先致電給時任美國總統小布殊,不單提出安慰,並且如有需要,中國願向美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因此,讓美國相信中國是可靠的伙伴。

第二,就是美國被中國誤導,只要中國在經濟上得到美國的幫助,中國就會走向民主之路。但可惜的是,經過中美超過30年的交往,但中國的政治制度並沒有按美國支持中美交往的人所希望和所預測的那麽演變,並且按普林斯頓大學的范亞倫(Aaron Friedberg)所觀察的,中國共產黨不僅沒有瀕臨消滅,反而可能繼續存活數十年。

第三,美國人之所以誤判,就是因為他們被誤導,中國乃是非常羸弱,正待人拯救。原因就是在幾十年前當美中交往的時候,美國人不斷被告知中國有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崩潰的可能性極大。再加上中國的政治領導人既腐敗又無能進行改革,結果基於同情,與中國交往的美國人在回國後就大力推銷中國極需拯救與援助的信息。但誰知中國在美國的援助之下,經濟每年都有雙位數的增長。

第四,美國之所以誤判,是由於他們誤會中國人希望如美國人一樣。在這方面范亞倫承認「我們美國人過份自大,喜歡認定其他每一個國家都希望和美國一樣」。但最後他們發現美國是錯的。結論之一是「中國人對戰略的看法見解和美國人不一樣」。

第五,美國人被誤導:中國的鷹派力量很薄弱。結果,當美國的國防部和中情局在克林頓時期做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檢討,檢討中國欺騙美國的能力,以及迄今為止它究竟愚弄了美國多少。而根據秘密情報、未發表的文件、及與中國異議人士與學者的訪談,以及他們直接閱讀的中文材料,他們終於開始看穿中國人所遮掩起來、不讓他們這類信華派的人所知道的秘密,就是中國人原來一早處心積累是要報復百年之恥,期盼在2049年,即共產革命成功100週年時,能取代美國成為全世界的經濟、軍事和政治領袖。

對於以上有關美國對中國誤判的理由及內容,不同的人或許有不同的看法,惟過去幾十年來盼望透過經濟的誘因以達改變中國的社會制度,甚至盼望改變中國的共產主義思想,以期中國能推行民主制,無可諱言,這確是美國多屆政府希望達到的目的。至於美國是否真被中國騙了,筆者個人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美國是否過份自大,或許這應該交由美國人自己去反省。但按筆者個人的分析,美國人在多年前面對的問題時多少確實是過份自信,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把昔日美國如何應對前蘇聯的成功經驗套用在中國身上。不錯在冷戰時期,當蘇聯面對經濟的改革時,確實面對很多困難,從蘇聯前總統戈爾巴喬夫到葉利欽,美國都是以上述的方式來誘導蘇聯進行改革,並且承諾若蘇聯能進行民主改革,美國會在經濟上幫助蘇聯,結果,戈爾巴喬夫在美國的鼓勵下漸漸把重大的自決權移交給前蘇聯的共和國成員,為了不惜鼓勵戈爾巴喬夫不斷踐行這種民主改革,美西方不惜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戈爾巴喬夫。但可惜美國所承諾給蘇聯的經濟幫助卻不如蘇聯所預期的,結果當蘇聯在向各共和國成員放權之後,就出現了易放難收的局面。就因此,到葉利欽主政之後,就導至前蘇聯解體,這樣就成了葉利欽的繼承者普京長期之痛,把蘇聯的解體歸咎於美西方。再加上在美國在「同化」蘇聯的過程中曾私下承諾若蘇聯解體,北約是絕不東擴(按:雖然這個承諾美國日後曾多次否認,但美國的著名政治評論家麥可·曼德爾邦在他的著作《美國如何丟掉世界?》中清楚記載了下來)這就為今次的俄烏之戰埋下了遠因。

但可惜的是,美國仍是以他們對前蘇聯的經驗主觀地套用在中國身上,並巧妙地把他們誘導蘇聯的角色移位讓給了中國,以中國是處心積累的誘騙他們。這樣的講法一方面其實是美國誤判了中國,以為中國就如蘇聯那麼單純。但當他們的計劃並不成功的時候,他們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其次,筆者想指出的是,中美初期建交的時候,中國確實在政治、經濟上有很大的需要。在政治上,中國在建國初期,共產主義應由那個方向走,確是未有一個很明確的方向,因此鄧小平常說「中國要摸著石頭過河」。假若筆者沒記錯,中國在開放改革的過程中,一直沒有講過要放棄社會主義,所強調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進步觀」。而在經濟上,中國在經歷清末被西方列強欺壓之後,又經歷國、共內戰,當時的中國在經濟上確是一窮二白,差不多真是窮到連褲子都沒有,確是需要有人與中國合作以振興經濟。

然而,美國亦不應忘記,美國初期幫助中國,其實亦並非全安於善心,其真正企圖乃是全天下皆知的,就是要「聯中制俄」。況且美國當時是崇尚多邊主義,他們亦需要有人與他們合作的。不錯,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真的是得力於美國所提供給中國的機會。但亦不應忘記,中國亦曾為他們每年經濟增長達雙位數而付出沉重的代價,就是為發展成「世界工廠」,而犧牲了環保,以致今日中國要努力補償,以期能珍惜「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而美國亦享受了幾十年由中國供應的低成本的日常生活的產品,把自己不願意做的,全交給中國,而在自己國內全力推動金融創科。請美國人在抱怨中國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中國,今日他們的國家能在金融科技上的成就,也有中國人在其中作出犧牲。

(註:文章待續,其中的評論只是筆者個人的意見,並不代表整個延福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