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觀世界系列(六)/ 俄烏之戰一周年:戰爭何時了? !對中、美有何影響?

冷眼旁觀,觀世界系列(六)/ 俄烏之戰一周年:戰爭何時了? !對中、美有何影響?

俄烏之戰一周年:戰爭何時了? !對中、美有何影響?

(一)俄烏之戰何時結束?!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以「衛國保衛戰,之特別軍事行動」之名入侵烏克蘭,標誌着始於2012年的俄烏戰爭的重大升級。此次入侵不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之一,其影響足可以影響全球的整個格局。惟戰爭開打以來,已超過了一週年。故此,近來不少人都在問:「俄烏之戰究竟何時可以結束?」
其實要結束俄烏之戰,世界上只有三個人擁有話語權:
首先俄羅斯總統普京,所謂繫鈴還需繫鈴人。只要俄羅斯答應從2014年所佔領的克里米亞,以及在今次俄烏之戰佔領的烏克蘭東部地區的土地全面撤軍,並且俄羅斯還要答應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或北約作任何置喙,俄烏之戰就有可能結束。然而,這樣的結果無形中是要普京及俄羅斯認錯,甚至有可能要負上戰爭罪行,這樣的結果應該是不大可能發生的;

其次就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只要他承認在2014年被俄羅斯所佔領的克里米亞,原本是屬於俄羅斯領土,以及在今次俄烏之戰中所失去的土地乃歸俄羅斯所有,並且答應永不加入北約及歐盟,那麼俄羅斯就再沒有入侵烏克蘭的藉口,只能退兵。惟要有這樣的結果,也許亦是緣木求魚。

最後,亦是最不可能的,就是美國總統拜登受某些因素所影響,例如美國國會反對援烏,連同北約一同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及經濟援助。惟這樣的結果,亦可說是很難發生的。因為根據一些分析,在俄烏之戰中的最大得益者可說就是拜登以及美國政府,原因有三:第一,就是藉著俄烏之戰,美國可以重拾他在歐盟的地位;第二,藉著美國在烏克蘭的「代理人之戰」,美國可以削弱其中一個勁敵~俄羅斯的實力,牽制他長遠的發展;第三,藉著俄烏之戰美國不單切斷了多年來歐洲長期倚賴俄羅斯的天然氣及石油的供應,並且取而代之並拯救了美國幾乎一蹶不振的頁岩油,令美國的石油業有大幅的收入。再加上在俄烏之戰中,歐洲及烏克蘭都需要有大量武器的補充,這亦直接使美國軍工業的股價及收入大幅上升。第四,美國亦可以大量宣傳「今日的烏克蘭,明日的台灣」,以拉近他和台灣的關係,亦造成兩岸嚴重的分化,藉此拉中國崛起的後腿。繼而再為美國找回重回印太戰略的籍口,以分化中國與日本、韓國、澳洲、東盟、澳洲,以致太平洋島國的關係。

(二)俄烏之戰對中國有何影響?

那麼既然俄烏之戰足以影響全球的格局,特別對美國來説除了可以「收服」歐洲之外,對於稱霸世界更是一個一石二鳥的政策:既可以削弱俄羅斯的力量,亦可以劍指中國。那麼,俄烏之戰究竟對中國有何影響呢?不同的評論家有不同的看法,甚至看法也可以是很兩極化,有人説中國乃是今次俄烏之戰的贏家!有人説是輸家!
但究竟是輸?是贏?很難一概而論,但世界上發生一件這麼大的事,對中國來說,一定會有或正(贏)!或負面(輸)的影響!故此,或許就趁著俄烏之戰一週年之際,讓我們來疏理一下俄烏之戰為中國帶來或正、或負面的影響。

俄烏之戰為中國帶來負面的影響
1.烏戰爭一週年之後,有評論家認為中國會輸得更多,換言之,中國將會面對更多負面的因素,例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中俄問題學者吉爾特·羅茲曼(Gilbert Rozman )告訴美國之音,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迫使中國面臨一個更複雜的戰略環境,戰爭也加大國際社會對台灣的關注和對中國的懷疑:「我認為俄羅斯的時間表與中國的非常不同。俄羅斯很着急,他們想立即採取軍事行動對付西方,而中國有更長遠的戰略,就是依靠全球化,依靠全球經濟一體化,而不是創造兩極環境。所以我認為在這方面,俄羅斯迫使中國面臨一個更艱難的環境。」
2.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全球宏觀地緣政治高級分析師阿里·韋恩(Ali Wyne)在給美國之音的電郵中也表達了類似觀點:「由於對俄羅斯的侵略反應不溫不火,中國的戰略前景將會惡化。美國加強了其在歐洲和亞洲的核心聯盟和夥伴關係,中國強大的民主鄰國正在增加國防開支,並更公開地談論要確保『今天的烏克蘭,不是明天的台灣』。」
對於以上評論家們的看法,筆者個人是同意的,中國在未來崛起的過程將會愈來愈艱難,但問題並不在是否有俄烏之戰,而是在於美國作為全球的最大經濟體及超級強國,在奧巴馬當政的時期以明顯表示要壓制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及不論在經濟、軍事、科技都在美國之後亦步亦趨,甚至在短期內有可能超越美國的中國。及至到了特朗普及拜登的時候,這樣的政治打壓變得更加明顯,特別是曾經作為奧巴馬副手的拜登,更加將中國看為激烈的競爭對手,要同中國作劇烈的競爭。俄烏之戰的發生只是給了拜登有更多藉口與空間對中國作出打壓。這包括:
1. 不斷炒作台海危機以及南海議題:其實有關台灣的問題,中美之間一直有三個聯合公報,這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國政府共同對外發表的三個外交聲明的合稱,包括:《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這三個公報是中美在冷戰時期開啟對話和關係正常化的重要基礎,其中有關台灣問題的部份在今天的重要性則更為明顯。
美國政府主張其外交上的「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Policy )是基於「中國三個聯合公報」,「六項保證」和「台灣關係法」制定的,但否認簽署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代表美國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
正因如此,當美國把中國看為激烈競爭對手的時候,拜登政府就開始逐漸只保留三個聯合公報的軀殼,強掏空三個聯合公報的內容,這包括:不斷派軍艦,軍機穿越台灣海峽,宣稱美國有責任保護台灣的安全;
不斷放任美國參、眾兩會的議員及軍方領袖訪問台灣,宣稱要加強美國與台灣的聯繫、感情、與支持,早前就由於美國眾議院的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以致引發了一場中美的新台海風波;
不斷增大及加密美國對台灣的軍售,並派員到台灣訓練軍人,宣稱要維護台海之間的軍事平衡;
並且又藉俄烏之戰大力炒作「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議題,不斷柔說台灣要進行軍改,把台灣四個月的義務兵役延長至一年,並要台灣的國防部引進美軍最新模組化訓練模式,同時並加大差派美軍到台灣培訓台灣役男,又提高義務役男的待遇,薪酬從現時每月約$6500新台幣大幅上調至26307元的接近基本工資。

2. 由於美國近年要面對的是中、俄兩個對手,美國除了拉攏歐盟以應對俄羅斯之外,又拉攏韓國及日本,特別是日本以牽制中國。就由於日本與中國一直在鈎魚台群島上有主權之爭,且日本近年十分盼望能成正常國家,去擁有自己的軍隊而不只是自衞隊,故此在美國的拉攏之下,兩個就一拍即合。日本現任的首相岸田文雄不單遵從前任首相安倍晉三加大軍費的做法,並且不惜修改國內憲法以期日本的自衛隊成漸漸邁向成為一支正常軍隊,並能獲得授權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可以攻擊敵對國家的軍事基地;又除了向美國大幅採購軍機、防空飛彈及導彈之外,並已計劃在最接近台灣的琉球群島一帶安裝新型雷達及導彈,一俟台灣出現危機的時候,日本可以牽制解放軍的行動。

3. 分化東盟與中國的關係。在過去一段很長的時間之內,東盟十國並沒有被美國放在他的眼皮之下,惟由於美國在拜登的主政之下,美國要重拾他的重回印太戰略。再加上中國與東盟十國近年在政經方面都有進展,中國現時是東盟的最大貿易國,中國與東盟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談判亦漸入佳景,故此美國近年大幅加大了美國對東盟的關注。其中一個比較鲜明的例子,就是由於小馬可斯繼任了菲律賓總統之後,一改前任總統杜特爾特的親中政策,採取了一種經濟親中,軍事靠美的外交平衡政策,故此,美國在邀請小馬可斯訪美期間就基本上達成了協議,並在美國防長奧斯汀訪菲期間公佈,美國在菲律賓增加開放四個軍事基地公供美軍使用,這表示美國將在整個菲律賓群島上擁有至少九個軍事基地的準入權。根據廣泛的報導,大多數新增的基地將位於呂宋島離台灣最近的陸地,而這些基地主要是於菲律賓與中國富爭議的南海群島。

4. 炒作中俄關係,企圖拉攏美國盟友,特別是G7以脅迫中國與俄羅斯保持距離。假若大家有留意中國於2月24日,就是在俄烏戰爭滿一週年的時候發表了一份俄烏戰爭應以12點政治解決的論點,內容包括:尊重各國主權、呼籲停火止戰、促進和平談判⋯等,卻引起西方國家的質疑。原因就是自俄烏之戰一開始,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為了要孤立俄羅斯,就一直要迫中國表態要與俄羅斯分道揚鑣,主要原因就是西方國家認為近年中俄關係不斷有進展,自烏俄之戰之後,中方不單一直沒有譴責俄羅斯或以侵略來形容莫斯科的「特別軍事行動」,並且還大量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及天然氣,故此西方國家一直抨評中國以「非致命武器」來支援俄羅斯。及至俄烏之戰經歷了一週年之後,由於在俄烏之戰中,俄、烏均不能取得決定性的勝果,並且雙方已經進了一個消耗戰的階段,無論西方及俄羅斯均感到吃力。俄羅斯在武器生產上已開始出現困難,有可能已經要接受伊朗及北韓在武器生產上提供脅助,甚至供應武器;而西方不少國家在自己國家中由於俄烏戰爭導至物價飛升,國內經濟出現嚴重困難,但仍要在軍備及經濟上供應烏克蘭,因此開始出現一些反戰的聲音。際此俄烏之戰的一週年關?時刻,美國為了懼怕中國在這個時刻軍援俄羅斯,以令俄羅斯在艱難的時刻中能夠獲得更多資源與西方及烏克蘭繼續糾纏下去,因此,最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及國家安全事務主任沙利文均不約而同指出有情報顯示中國正計劃軍援俄羅斯,並且不斷作出恐嚇,指出中國若真的軍援俄羅斯,必定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惟即使相關指責經中方多次否定,並指出中國不單不會軍援俄羅斯,並且在俄烏之戰中,中方一直是主張勸和促談,俄烏雙方是要經過和平談判去解決戰爭的問題。惟即使如此,美國仍不斷放出中國不單以「非致命武器」支援俄羅斯,並正計劃對俄羅斯提供「致命武器」,並且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還在3月初,趁20國集團外長會議,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之際,與G7外長尋求共識,假若中國若真的軍援俄羅斯,就大家一齊對中國作出制裁。惟即便如此,似乎這樣的挑撥離間並未能在西方國家中取得一致共識,原因就是歐盟主席馮德萊茵日前到德國出席會議的時候,被傳媒問及有關中國是否真的有計劃軍援俄羅斯的時候,馮徳萊茵的回答,乃是清楚指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顯示中國會軍援俄羅斯。故此,一百次的謊言未必都能成真,但若不死的蒼蠅在中國四周飛來飛去,或許多少都會為中國帶來負面的影響。

俄烏之戰為中國帶來正面的影響
1. 雖然在俄烏之戰之後,有不少人鼓動:「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之說,但亦讓人,這包括台灣人能清楚地去反省,台灣的處境從根本上就與烏克蘭不同:首先烏克蘭在國際上乃是一個主權國家,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可以被稱為一個國家入侵另外一個國家。但台灣在全球大部份國家中都認同台灣乃是中國的一部份,中國統一台灣,乃是中國要從台灣政府中收回主權的內政;

2. 中國若在收回台灣的過程中不幸與台灣發生內戰,由於台灣的人口及面積均與烏克蘭無可比擬:台灣的面積共只有3萬6千多平方公里,人口約2千3百多萬;但烏克蘭的面積卻有60萬平方公里以上,人口卻是有4千1百多萬人左右。故此,若中國欲以武力收回台灣,這將不會是一場持久戰,原因就是台灣根本沒有足夠的地方為中國解放軍提供中心拒止戰。

3. 按最新的全球軍事排名,若把核彈數量也歸入計算,中國解放軍的軍力乃排在美、俄之後的第三名。但若只計算近距離的常規戰爭,台灣的軍力在2022年乃排22位,因此台灣與中國的軍力乃10分懸殊。
故此若發生台海之戰,勝負的重點就在美國或美國的盟友是否會參戰。假若答案是會,那麼若中美爆發全面戰爭,中國戰敗的機會會大爭,但假若美國只是由?島,甚至本土奔馳數千公里軍援救台灣,那麽中國在近岸拒止的情況下,台灣近年多次兵推,解放軍的贏乃是絕大多數,輸則甚少。況且跟據近年不少評論家的意見,美國近年派兵外出參戰的態度非常?慎,為的就是不想美軍有大量傷亡,這點可以從美國近年由阿富汗撤兵,及俄烏之戰中清楚看見。故此最近從台灣的民調中也反映出台灣居民亦看淡美軍會在台海爆發戰爭時會派兵救台。

4. 那麼,假若萬一中國會因台獨的問題而收回台灣,中國的最大風險是甚麽?這應該是在美國的號召之下,會引來西方國家的制裁。面對這樣的風險,中國可以如何應對呢?首先,由於台灣本是中國的一部分,若中國因「台獨」而收回台灣,西方社會或許會沸沸揚揚地吵鬧一段短時間,但最終仍只能不了了之;其次,不論美國與歐洲等西方國家現時在經濟上已經深度融合在一起,就以美國現任的商務部長戴琪為例,她也清楚指出美、中兩國的經濟是不能脫鈎的,因此,中國目前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份,特別是做好兩個循環~內需與外需,特別是擴大內需,那麼,就可以盡量把西方社會制裁的影響減到最少。

5. 事實上,中國亦十分明白台海之戰的影響乃是十分深遠的,這不單會影響中國未來一段長時間的經濟、民生發展停滯不前,而在台海戰爭中死的絕大部份都是中國人,兩地之間的民間往來其實是非常頻繁的,這不單大大傷害大家的感情,並且日後在回收的台灣,在管治上亦會面對很大的困難。故此,若有人問,當今世上那些人最不想台海之戰發生呢?我相信答案一定是中國中央的領導人,其次就是台灣的中國同胞以及普世的華人。因此,此時此地確實是最考驗中國高層的智慧,如何能說好中國和平統一的故事,讓台灣人能看到中、台統一之後的美好前景;同樣,此時此地亦在考驗台灣人的智商,假若台海出現戰爭,無論如何,台灣本土都會是主戰場,若以台灣這麽小的地方來說,戰後被摧毀的情況一定遠比烏克蘭慘烈,若要重振,非有幾代人才能稍為看到一些成果,那麼,現今的台灣人是否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把目光放遠一點,不要受台獨份子瞞騙呢?

6. 其實俄烏之戰不單會影響台灣、中國、亦會影響美國,甚至長遠的中美關係,及整個世界。正當俄烏之戰為美國帶來一些甜頭,而急欲把俄烏之戰發展成台海之戰的時候,美國本身其實正朝一個深淵下墮而不自知:
首先,不要以為美國能短暫重拾歐洲的領導地位而沾沾自喜,其實不少歐洲國家的領導人現今都是「啞子食黃蓮、有苦自己知」,因在俄烏之戰中,他們與俄羅斯才是真正的受害國,經濟、民生受傷也是要數以十年時間才能恢復,有關北溪二號輸油管最大的嫌疑人究竟是誰?你認為歐洲國家的領導人及居民是否真的懵然不知呢?假若美國今日再不幡然醒悟,他日當俄烏戰爭結束的時候,美國就會發現昔日的盟友,特別是德國與法國將會漸漸離他而去,甚至變成敵人。

此外,當美國急欲把俄烏的危機複製到台海的時候,他亦不自覺地正犯上愈來愈多的錯誤,就以美國最近要把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強行搬到美國,並且發表若有一日台灣失守,美國將會主動炸毀台灣整個台積電,簡單來說,就是美國會採取焦土政策,以不讓中國取得任何好處。但問題在於,台灣的居民究竟可以如何自處呢?他們的福祉及生命有誰會關心呢?
除此之外,美國又好像很關心台灣在面對解放軍攻擊的時候他們可以怎樣回應,故此美國主動提出向台灣軍售「火山」車載佈雷系統,在台灣的周邊及海岸一帶佈上地雷,以阻止解放軍登陸及入侵,並且美國還主動提出,願意派軍方人員到台灣訓練台灣軍隊與中國解放軍在必要時在台灣打巷戰,以致即使解放軍能入侵台灣,也能為解放軍帶來更大的傷亡。然而這樣的結果,最終受傷害最大的又是誰呢?故此,台灣著名政治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在臨離世之前也發表專文,指出反地雷已成為國際愛好和平的人道運動和人性關懷,故此台灣必須要拒絕接受任何形式的佈雷設備部署在台灣,台灣的家園必須要自己救,否則隨時會傷及無辜。
然而美國最大的問題就是忽略了一個和平的世界,是否對每一個人更有利呢?一個和平、統一的中國,並且這個和平統一的中國若與美國保持一種和諧的關係,是否能為美國帶來更大的發展?或許這一切都需要有互信去建立關係,但問題是懷著互信與互愛去建立彼此的關係,是否強如以相疑與相爭去建立彼此的關係好呢?

(三)結語

筆者在過去幾年一直有留意美國過去十多年的歷史發展。和以往作比較,美國的發展,特別比之美國建國的前一大段時間,不論在經濟、民生、國力,甚至自信都正走下坡。這樣的觀察不單是筆者個人的空想,而是有不少世界頂級的政治評論家都有這方便的憂慮。

在思想的過程中,我曾經想過美國好像是上帝的第二個選民。上帝的第一個選民是以色列,上帝透過揀選亞伯拉罕讓以色列民成為上帝的選民。就由於亞伯拉罕對上帝有信心,並進行上帝的旨意,因此上帝祝福他的後裔成為大國,有不斷的發展,生活在神的祝福之內。但可惜後來以色列人慢慢離開上帝,因此也離開了上帝的祝福,被分散到世界各地。雖然在數十年之前以色列人能夠復國,但以色列的國力及影力已經大大不及從前,因此上帝早就計劃藉着主耶穌來到這個世界建立教會,代替以色列人繼續在世人面前為上帝的慈愛及耶穌基督的救恩作見證,並且上帝在200多年之前亦在英國揀選了一群愛主的信徒,坐着五月花號遷往了北美洲,藉着他們,美國得以建立,並藉著這群敬虔的信徒,上帝祝福了這個國家,不單讓這個國家變得強大,並且他們更差派出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與之相比的宣教士到世界各地傳揚福音,造福了不少國家及民族。但可惜在冷戰結束之後,這個國家變成了一個超級強國之後,他們就漸漸變得自大,並失去他的使命,他們偏離了神的話語及愛心,追求人權與自由多過遵行神的旨意,結果,他們差派出去最多的再不是宣教士,而是軍隊。美國本土的軍事基地大小共871個,海外的軍事基地也有374個,共分佈於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駐軍超過30萬人。根據一些不完全的統計,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01年,世上有153個地區發生了248次武裝衝突,其中美國發起的就有201場,若佔81%,也為世界不少國家或人民帶來傷害。
原本筆者對於美國乃是上帝的第二個選民的想法有些猶豫,未知是對或錯,但誰知最近筆者在偶然的情況之下買了一本書,名為《美國如何丟掉世界?後冷戰時代美國外交政策的致命錯誤》(Mission Failure~America and the World in the Post-Cold Era) ,作者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教授麥可·曼德爾邦(Michael Mandelbaum),在他的導論中,作者就有一番這樣的說話:「這是美國政治和文化基因的一部份。它可以追溯到第一批遷徙到北美洲的歐洲拓荒者,他們橫渡大西洋來到新大陸,不只是要逃避宗教迫害,也想要建設社群可做眾人表率。他們希望把這些社群打造成《舊約聖經》裏所謂的「賦予國家的光明」(a light unto the nation)。1630年,還在前往馬薩諸塞灣途中的船上,清教徒領袖約翰·溫瑟羅普(John Winthrop)就向同伴們宣佈,他們的新屯墾區將是「山上之城」,將受到普世注意、欽羨和效仿」。從美國的歷史中,確有一段時間我們看見了上帝極大的恩典臨到這個國家,因着他們的謙卑與順服,他們變得強大,但可惜他們慢慢離開了上帝,以俗世的價值觀取代了上帝的真理之後,他們也漸漸變得失去方向,國家因黨爭使發展變得停滯不前,國內充滿了不同種族的仇恨。因著要成為世界第一,以至在同儕中拉邦結派,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塞在別人身上,若有不同意見者,則會用各樣方法制裁、打壓。
其實美國確實真的可以為世上不同國家帶來光明,亦可以成為世人欽羨及效法的榜樣,只要他願意謙卑回到上帝的面前,用愛心對待有需要的人,他們不單可以藉着信仰幫助中國以至世其他很多落後的國家,並且大家還可一同成長,邁向均富,成為別人的表率。盼望和俄烏之戰一周年之際,戰爭的結果不但能為中國帶來正面的影響,亦能為美國帶來反省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