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戰爭,反思世界與教會對好領袖的要求

從俄烏戰爭,反思世界與教會對好領袖的要求

從俄烏戰爭,反思世界與教會對好領袖的要求

從俄烏戰爭的背景看俄烏之戰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終於以「非軍事化及去納粹化」為由正式全面入侵烏克蘭。戰爭開始前,不少社交媒體,國家領袖,甚至不少烏克蘭人,都不相信俄羅斯會全面入侵烏克蘭,即使俄羅斯總統普京也都多次言之鑿鑿指出俄羅斯不想與烏克蘭打仗?但結果戰爭終於開打了。自從俄烏戰爭開打以來,東西方媒體都出現很多俄烏戰爭的消息與評論,其中有不少是親西方的,也有不少是親俄羅斯的;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有些是真心想勸和、但有些卻是虛情假意的,想推波助瀾的。惟真實的情況究竟是怎樣?普京入侵烏克蘭有甚麼目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為何不惜與普京一戰,目的何在?究竟在這次戰爭中歐盟、北約、美國,甚至大多數的西方國家想得到甚麼?可能永遠都無法知道。但假若我們想要較為貼近真相,那麼我們就必須對俄烏的關係,他們之間的歷史背景,多少要有些認識。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可說是千絲萬縷。簡單來說,古代俄羅斯乃是經過多年的地區爭戰、入侵、兼併而版圖漸漸擴大而成的,因此前蘇聯的民族已經由多個人種組成:有黃種人、白種人、斯拉夫人、蒙古人、哈薩克族及吉爾吉斯族人等,而這樣的種族繁雜曾經成為俄羅斯龐大,但亦為俄羅斯造成分裂,及為今次俄羅斯戰爭埋下伏線的原因。雖然漫長的歷史,複雜的關係,但只能由蘇聯加盟共和國說起。蘇聯的建立得益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列寧為首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左翼,聯合其他左翼政黨,以不聯合起來,就只能像一盤散沙,不利於建設及發展,遂於1917年俄曆10月25日發起「十月革命」,從資產階級手中奪取政權,加盟共和國終於1922年12月30日成立,經歷了33年完成(1955),至1991年12月26日解體。而從最初就加入的,就是東斯拉夫族(東歐)三國,這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而漸漸發展成由16個國家組成的共和國,希望能與西方國家分治世界,這包括:

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外高加索三國、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

中亞五國:哈薩克、吉爾吉斯、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

其他兩個:摩爾達維亞、卡累利亞。

惟可惜這個加盟共和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經濟上的改革多次失利,多任的國家領導人在領導上失策,導致經濟、民生一落千丈,再加上多任美國總統的推波助瀾之下,加盟共和國最終於1991年隨戈爾巴喬夫的辭職,蘇聯正式解體。蘇聯解體後,當時的15個加盟共和國全部獨立,分別繼承或取得聯合國會員國席位。

從以上簡單的歷史回顧,我們可以看見,原本東斯拉夫三國不單是同源、同族,並且關係因地緣的接近,也是非常密切。而烏克蘭一向更有「小俄羅斯」之稱,特別在烏克蘭的頓巴斯地區(包括頓湼茨克及盧甘斯克)以及南部的克里米亞,説俄羅斯語的人特別多。並且南部的克里米亞島一向都是屬於俄羅斯的,由於氣候宜人,景色優美,一直是俄羅斯高層的渡假勝地。正由於俄烏的關在蘇聯時代關係非常親密,因此於1954年的一個慶典中,蘇維埃主席團下令將克里米亞州劃給烏克蘭。

 

既然俄烏的關係那麼好,何以會做到兵戎相見呢?原因其實很多,較簡單又不能不提的就是發生在烏克蘭的兩次革命:一次稱為橙色革命;一次稱為廣場革命。

橙色革命是指2004年至2005年間圍繞2004年烏克蘭總統大選過程中,由於嚴重貪污、影響選民和直接進行選舉舞弊,所導致的烏克蘭全國所發生的一系列抗議和政治事件。其中兩位得票最多的候選人尤申科和亞努科維奇要選行重選。結果親俄羅斯的亞努科維奇雖獲勝,但被國內、外觀察員宣佈是舞弊的結果。因此引發了反對派多次及長時間的抗議、靜坐、大罷工等。最後在第二次重選後則由西方國家所支持的尤申科以52%大勝。2005年1月尤申科入職。惟不少分析批評這樣的結果乃是西方勢力介入所至。乃西方借塞爾塞亞剛舉行的「玫瑰革命」之後,再由多個西方政府及非政府組織提供資金、訓練和戰術的再下一城。這可説是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和烏克蘭衝突的其中之一個遠因。

廣場革命又稱為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2014年2月烏克蘭投票通過解除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職務。主要原因是他中止前往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並強化和俄羅斯的關係。另外又於2012年1月17日簽署法令,禁止幾乎所有有形式的抗議活動,再度引發民怨。抗議群眾主要要求與歐盟簽署協議,最後亞努科維奇敗走俄羅斯,烏克蘭提前舉行大選。如此,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及烏克蘭的積怨就更深。

對教會及信徒的提醒

回顧俄烏戰爭的歷史,有兩方面是值得我們信徒反省的:

第一,不論是國家或教會,無論是俗世組織或屬靈組織,要有一個好的領袖是非常重要。蘇聯解體之前由於連續幾位領袖的領導不單不理想,甚至錯誤頗生:不是由於只為鞏固自己的權力,就是有太重的民族主義思想,以致多種族聚集在一個國家之內,卻不能和衷共濟,互相幫助;不是太抱殘守缺,就是改革過於求成,好大喜功。結果在組織一分之後,可以互相合作,但卻變成一盤散沙式的瓦解。其實烏克蘭在蘇聯時期,是非常風光的,既是工業大國,也是科技先進的軍工大國。中國近代的軍事發展多得力於烏克蘭,中國戰機的渦輪技術能有長促的發展,烏克蘭提供了不少幫助;中國第一首航空母艦遼寧號,也是購自烏克蘭的瓦良格號。但獨立之後,多位領袖不論是親俄或親西方,包括現任總統澤連斯基都是放任恣意行賄,發展寡頭經濟之輩,往往弄得民不聊生。

第二,其實不論在一個國家或在一個群體中,特別在一個屬靈的群體中,團結是非常重要;若推行民主,但卻不能以人民的利益為依歸,再加上在領袖層面的人若不團結,事事皆鬥,最終結果只能引狼入室,傷害的乃是自己的人民,得益只是外面的勢力。烏克蘭目前的情況就正落在這樣的困景中。盼望烏克蘭的政府及整個東斯拉夫民族能在今次的戰爭中能盡早吸取教訓,何以竟落在煮豆燃豆箕,兄弟傷殘的局面呢?相反,應該聽聽烏克蘭,甚至整個東斯拉夫民族心底的呼聲,我們只祈求能夠過和平生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