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及全運會為新一代年青人帶來的信息

東奧及全運會為新一代年青人帶來的信息

靈窗細望~總幹事的分享

東奧及全運會為新一代年青人帶來的信息

(一)東奧為香港人帶來意外的驚喜

原本定於2020年在日本東京都舉行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終於在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同樣在日本東京都以同樣的名稱「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順利」舉行了。筆者之所以在「順利」一詞特別加上一個括號,主要是有兩個原因:

第一,就是它的「順利」是把原來計劃於2020年7月24日至8月9日舉行的日期,由於受嚴重特殊傳染病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而「順延」了一年;

第二,就是由於這次運動會的舉行是受到主辦國日本的國民在強烈的反對之下,最初期的反對聲音高達80%之下舉行,原因就是在奧運會的舉辦前夕,日本正在受新冠疫情第五波的侵襲,日本不少都府都在死守嚴防的緊急情況之下,單是東京都單日就有1800人確診。因此,當時日本人對奧運的舉辦不單只是「冷感」,而是「反感」,原因就是懼怕全世界各地的運動健兒都湧來日本時,會不會也把更多的疫病帶來日本,以致加速了疫情的蔓延呢?因此,當時大部份日本人的的反應乃是「人們只想回到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奧運」。惟當時日本的首相菅義偉,以及國際奧委會的主席托馬斯·巴赫卻堅持要繼續舉辦奧運,並且還信誓旦旦的堅持説:「要辦一個安全的奧運會」。結果,東京奧運會終於能夠「順利」舉行了。那麼,東京奧運會是否是一個安全的奧運會呢?這不是我們今天想探討的焦點,但筆者想指出的就是,這次奧運會真的為香港帶來了意外的驚喜,原因有下列幾個:

第一,東京奧運會最終在一遍爭議聲中舉行,甚至其中不少賽事是不設觀眾席的。那麼,今次的奧運是否能一辦到底,而不會因疫情的加劇而腰斬呢?今次奧運會究竟是否是一個安全的奧運會,期間不會有運動員或工作人員確診呢?這不單成為了東京奧運會的懸念,亦增加了世人不少對「東奧」的好奇。

第二,由於今次「東奧」以一種特別的形式舉行,以致大大影響了東奧的商業價值,再加上過去兩年多以來,香港受社會事件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香港民心一遍散瘓,結果,整個「東奧」運動會的香港轉播權就由香港特區政府出資買下來,分配給全港電視台轉播,並且大力配合各大電視台及傳媒宣傳,結果,香港全城就立刻燃起一遍「奧運熱」。

第三,這亦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今次的「東京奧運會」中,香港取得了奧運歷屆以來最好的成績,並以張家朗在奧運開始的前期,就在花劍單人賽中取得佳績,先在八強賽中只差一分就出局,卻在連追7分之下晉級,再在決賽中,在全世界眾目睽睽之下取得金牌,這是香港回歸之後的第一面奧運金牌,相隔於李麗珊昔日的奧運第一面金牌已經是25年前的事。就由於張家朗在「東奧」一開始就奪金,因此,奧運熱潮就如火上加油一樣在全城焚燒起來。接著更是佳績頻傳,這包括:何詩蓓100及200米的自由式的兩面銀牌;杜凱琹、蘇慧音、李皓晴的女子乒乓球團體賽的銅牌;李慧詩單車爭先賽的銅牌;劉慕裳空手道個人形的銅牌。換言之,這次奧運一金、兩銀、三銅,乃是破了香港歷來參與奧運的最佳成績。

 

(二)東奧及全運會為香港帶來的漣漪效應

由於在今次東京都奧運會中,除了香港特區政府的推動,各大傳媒及商界大力的配合和支持,在奧運期間不少大小商場都配合直播奧運賽事,以致香港不少家庭都可以一家大小,一方面在商場中進行家庭樂活動,另一方面亦可以一齊透過電視大屏幕觀看奧運及撐奧運;此外,亦有商家們高調地向奧運獎牌得主分別送上數以百萬計的獎金,如此舖天蓋地的宣傳,確實能為一直以來比較少關心運動的香港人吹皺一池春水。惟不少人以為奧運的熱潮只會如昔日多屆的奧運一樣,隨著奧運以及殘奧的落幕,香港人的運動熱情又會趨於平淡。但誰知今次的奧運卻與歷屆的奧運有所不同,因此,在這次奧運中被吹皺的那池春水,卻陸逐泛起一陣陣的漣漪。

首先,從新聞的報導中我們留心到,在奧運接近尾聲的時候,香港不少與運動有關的興趣班,例如:劍擊、空手道、游泳、乒乓球、滑板、羽毛球等報名的情況大幅上升,甚至有些班別是供不應求;

其次,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亦於奧運落幕之後的第二日(八月十日)就聯同政制事務局長高調的宣佈多項體育發展措施,這包括:加快推進體育學院新大樓的落成計劃,設立體育基金提升運動員的競爭能力,在學校層面強化體育發展,加強支援精英運動員在運動和學業方面的雙軌發展,發展體育產業以支援及配合本港運動發展;

最後,這意外收穫也是比較特別的。假若筆者沒有錯的話,中國的全國運動會一般會在奧運會的前一年舉行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可以為自己本國的運動員為參與奧運作賽前的準備。但誰知今次由於東京奧運延遲了一年,以至中國的全國運動會就在今年緊貼在東京奧運之後在陝西舉行,無形中就使香港人對運動的熱潮繼續保持下來,讓香港人有更多的機會認識運動,參與運動,甚至可能有更多人為日後全身投入全職運動作準備。

 

(三)奧運及全運熱潮為新一代青年人帶來的信息

在今次東京奧運,以及殘奧會中,不少香港人無論從電視、傳統媒體或網上媒體中見證了多位香港運動員登上了奧運、殘奧,以及還未完成的全國運動會頒獎台的光榮時刻,以致內心羡慕不已,並且有些人因此立願今後多做運動,希望有機會成為全職運動員,就像那些運動獎牌的得主一樣能擁有自己的光榮時刻。然而這樣的想法是否奢求呢?那麼就要看你心裏的盼望是否能被你轉化為動力,以致能幫助你達成你盼望的目標。

其實在我們的人生中,有不少工作或範圍都可以為我們帶來光榮以及成功感的,這不單是奧運的得獎者,並且這些光榮、滿足是可以隨著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的成功而為我們帶來回報的。惟以下三方面的元素是值得我們留心的:

(1)清晰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筆者相信不少人在小學,甚至幼稚園的時候,就曾經講過或在作文的時候,曾經寫過我們將來對理想職業或人生目標的期望,而這類的願望,筆者相信不會絕對對我們日後的人生沒有影響,但卻大多數與我們日後的發展沒有甚麼關係,因為幼稚園、小學的年紀確實太少了。但這不等如我們不需要及早為我們日後的職業、人生的發展定出人生的目標與理想。就正因這緣故,在過去幾年香港教育局逐漸將「生涯規劃」的課題介紹給中學生,並且在最近還制定了「小學生涯規劃教育推行策略大綱」,希望把「生涯規劃」也介紹給高小的學生。主要原因就是一個人的「生涯規劃」是涉及一個人生活多方面的發展,這包括升學、就業、結婚、置業、進修、與興趣等的建立。因此,一個人的人生目標與規劃是可以按照著我們個人的成長而改變與修訂的,並且其中的改變與修訂亦會對我們的生命成長有所幫助,故此,假若我們能及早定出一些比較清晰的目標與持續發展的人生方向,就可以減少我們把時間浪費在一些根本與我們的興趣或與我們的恩賜毫無關的事情上;相反,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集中在我們的理想與目標上,並且讓我們的目標可以持續發展。

 

(2)面對艱苦有甘之如飴的精神

由於在政府與各大傳媒的宣傳下,整個社會的氛圍都被奧運、殘奧與全運會所籠罩,筆者對以上三個運動會的關注亦比以往為多。惟筆者留心到在每一次有香港運動員得獎,有傳媒去訪問他們的時候,絕大多數都有提及的,就是在他們訓練的過程中,都是十分艱苦的。或許大家可以想像一個高臺跳水的得獎者,若要能站上頒獎台領獎,他每一日要花多少時間去練體能?他每一日要爬上那個高臺多少次?他要從那個高臺上跳下水中多少次?他要在每一次練習跳水的時候要翻筋斗多少次?才能保證他的技術能維持一定的水準。

由於劉慕裳在參加空手道比賽的項目是個人形。而個人形的競技並不在於對打搏擊,而是在掌握套拳的純熟度與每個動作細節的掌握與發揮,因此她在練習的時候很多時候都只是一個人在練,或只有自已一個人對著鏡子來練,因此,有一次當她接受傳媒訪問時,她提到練習個人形的時候是很孤單,是沒有人陪的,她只能把那種孤單的練習視為對個人心性的操練。

任何人若要有一些成就是要讓自己感到快樂與成功,能為自己帶來滿足感的,都必須經過努力的付出,以及艱苦的代價,否則那些滿足並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滿足。但如何才能幫助我們在付艱苦的代價時仍能繼續堅持下去呢?筆者在這篇文章的分題中特別選了一個成語「甘之如飴」,意思就是說,雖身處艱難、困境卻能甘心安受;雖面對困苦,但仍然能樂意承擔,像吃蜜糖一樣。然而可惜的是,不少人就由於怕吃苦,以致他們很多的理想只能半途而廢,留下來的乃是一籮籮的錯敗感。

 

(3)能持之以恆不忘初心

或許不少人都聽過:「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說話,意思是指一個人在臺上的表演或許時間只是短短的一兩分鐘,但他為了這一兩分鐘的表演時間,卻需要付上十年,以致二,三十年的時間去作準備,喻意就是要鼓勵人若要爭取成功,就必須經歷長時間艱苦的準備。而在今次奧運會中,這亦是筆者經常聽到的一句說話。談到刻苦,不少人都可能說他們能承受,但假若這樣的刻苦並不是指一兩次,而是指一二十年,上千上萬次的痛苦經驗,那麼你是否仍能承受呢?凡曾經參加過器械操練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即使是一組動作,假若是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要做得到,可能要經歷幾個月的時間,期中還可能經歷無數次的失敗,甚至受傷;如果有一組動作你要做得好,並且在做起來是有一定把握能達到某個水準的,可能你要花上一年,甚至是數年的時間。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想到放棄嗎?

孟子的〈告子篇〉歷代以來都有不少人用於鼓勵人若要成功,就必須要經歷長時間的刻苦磨練,故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就是説:「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飢挨餓,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心志,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

從以上的鼓勵中我們可以看見,世上任何振奮人心的成就,都是由無數的艱難、奮鬥所堆起來的。

筆者從前曾經留意過「光纖之父」高錕的事蹟,指他的發明的影響可以是上百年,千年,但有誰會想到在他的研究過程中,不少人曾警告過他說:「你的研究是不會有成果的」。但高錕卻沒有被這些人所影響,繼續走其孤單研究的路,最後不單成為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獎者,他的成就更祝福後世的人百年、千年。

 

(四)結語

然而,為何筆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特別要提這是一個給新一代的年青人的信息呢?主要原因是筆者多次在看奧運及全運會決賽之後的訪問時,看到不少青少年人被得獎者的成功的所感召,而做出真誠的立志:「要如他們一樣」,心裏真是非常感動。但我亦知道我們今日新一代的青少年人絕大多數都是在溫室中長大的,即使今日住在劏房中的基層青少年,比之昔日我們青少年的一代,尤為幸福,所受的磨難亦比我們少。因此,我是從心底裏的期望他們真的能心想事成,但我亦盼望他們能有充足的準備,及早為自己定出目標,立志心志,不怕吃苦,努力向前,最終能無負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