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觀世界系列(五)/ 美國獻身俄、烏之戰的前因後果與得失

冷眼旁觀,觀世界系列(五)/ 美國獻身俄、烏之戰的前因後果與得失

冷眼旁觀,觀世界系列(五)

美國獻身俄、烏之戰的前因後果與得失

(一)俄、烏之戰是美國戰略轉移的結果

在〈冷眼旁觀,觀世系列之四〉筆者曾經指出,俄、烏之戰之所以產生的其中一個原因,乃是美國總統拜登戰略轉移的結果。主要原因乃是拜登原是前朝奧巴馬時代的副總統,國務卿乃是希拉里。在奧巴馬在任的後期,就聽取了原出於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建議,希拉里建議把美國的發展重點移向印太地區。結果,在2016年,當希拉里與特朗普角逐新一屆的總統的時候,雖然希拉里輸了給特朗普,但特朗普仍然採取了前朝的看法把美國的發展戰略移向了印太,並把中國看成為其中的主要競爭對手,並向中國徵收超過2千億美元的所謂「懲罰性關稅」。故此,當2016年拜登擊敗特朗普回朝,起初拜登的戰略目標仍是針對中國的。然而,就在這樣的情勢之下,有兩件事發生就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第一,就是美國在阿富汗撤軍的時候,意外地傷害了美國與歐洲的關係,結果令拜登擔心美國從此會失去歐洲部份的盟友;第二,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在邊界的聯合軍演,促使了烏克蘭更積極想加入歐盟及北約以抗衡俄羅斯,結果就令俄羅斯感到安全受到威脅,在聯合軍演的後期就以「特別軍事行動為由」揮軍攻打烏克蘭。

(二)美國獻身俄、烏之戰的原因

對於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美國當然不會放過,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重建美國在歐洲的領導地位。其實在美國特朗普時代美國與歐盟部份國家,特別是德國與法國已經有很多齟齬,彼此之間的關係已經開始剝離,再加上美國在阿富汗那種自私及自大的撤軍方法,更使歐洲盟國對美國心存芥蒂。結果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就讓美國能把握歐盟與北約的特殊關係,讓美國能以北約盟主的身份重新介入在歐洲的事務中,扮演軍事領袖的角色。就因這個緣故,當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在邊境進行軍演的時候,雖然俄羅斯總統普京多次指出他們沒有計劃向烏克蘭出兵,但美國卻多次指出俄羅斯一定會入侵烏克蘭,其中不乏搧風點火之嫌。

 

第二,筆者曾經多次指出,拜登政府初期的戰略目標乃是重返印太以針對中國的崛起。但俄羅斯對美國而言,俄羅斯始終是一個軍事,特別是核武強國,在核彈的數量上,俄羅斯的核彈數目可說是與美國旗鼓相當,甚至在某些先進的武器上,例如在超音速武器上,俄羅斯可説比美國略勝一籌。結果,美國就不惜讓他們的印太戰略急劇大轉彎,重複美國過去多年沿用的代理人之戰,高度介入俄、烏之戰中。(筆者按:所謂代理人戰爭是指兩個敵對國家都不是,或最少其中一個國家並不是直接參與戰爭,而是利用外部的力量,以某種方式打擊另一方的利益或是佔領他們的土地。例如在中東戰爭~阿拉伯人與以色列人的戰爭中,阿拉伯聯盟國家就是沒有通過正常的直接爭鬥的方式,乃是依靠武裝反抗組織和準備軍事組織例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及真主黨來抗擊以色列;又在美國奧巴馬總統時代,就曾多次通過代理人戰爭,介入敘利亞、阿富汗、利比亞、也門⋯等內戰中,而這樣的戰爭可以是曠日持久,代價極高的)。

 

第三,藉著這次的俄、烏戰爭,一報2016年俄羅斯插手美國總統大選暗助特朗普,卻力壓拜登所屬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的一箭之仇。結果,特朗普是以306張選舉人票意外地勝過只獲232張選舉人票的希拉里。

2016年美國大選之前,英國衛報引用據稱是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外洩的文件「No 32-04/vid報告」,文件據稱經過專家評估認為是真實的,甚至所附大、細節準確無誤。文件中顯示,這場關鍵的閉門會議是在2016年1月22日召開,報道稱當日會議只有普京本人、他的特務頭子和高級部長才能出席。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在國安會議上批准特務行動,以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支持特朗普。普京認為特朗普入主白宮有助於確保俄羅斯的戰略目標,包括造成美國「社會動盪」,以及削弱美國總統的協商立場。俄羅斯三個特務機構在一份由普京署名的文件中接獲命令,要找出支持特朗普勝算的實際做法。當時特朗普在共和黨提名戰中領先,普京的專家部門認為特朗普是最有機會當選的,故在報告中建議政府使用(一切可能力量)來確保特朗普勝出。結果在美國大選前,希拉里陣營曾受駭客攻擊,駭客駭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電腦系統,並公開近2千封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內部郵件。當時民主黨便指控俄羅斯是幕後黑手,試圖干預美國大選。當時特朗普雖然大力否認,但最終選舉結果確是特朗普意外獲選,並且在特朗普在位期間,多次表示他與普京有良好的關係。

 

第四,或許這一點可能或未必就是美國一開始搧風點火促成俄、烏之戰的主要原因,但這一點肯定是美國願意不惜巨資以助烏克蘭在俄、烏之戰繼續打下去的原因,這就是藉俄、烏之戰使台灣問題烏克蘭化,一方面可以藉軍援台灣大敲台灣的竹槓,另一方面亦可以藉俄、烏之戰以吸取經驗已阻止中國大陸統一台灣。正因這些緣故,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不久,台灣的問題就再一次被推到國際地緣政治的前沿。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台灣政府自俄、烏開打之後,就一直站在譴責俄羅斯,支持烏克蘭的立場上,並且為烏克蘭人不畏強權、抵抗侵略、保衛自己國家的行為表達欣賞和欽佩。而在台灣民間,對烏克蘭被入侵的命運也引起非常高度的關注,即使平常不是太關心國際政治的許多台灣人,也都密切關注戰局的發展。因此,縱使不少專家評論,烏克蘭並不等於台灣,原因就是烏克蘭乃是獨立國家,台灣在國際社會上,早已被承認為中國的一部份。但歐美媒體仍開始不斷發佈消息,指美歐國家應該提防中國共產黨借機鋌而走險用武力攻取台灣。

故此,姑勿論美國是否在俄、烏之戰一開始就要把台灣問題烏克蘭化,但自從俄、烏之戰一路走下來,美國把台灣烏克蘭化的意圖,特別在佩洛西訪台之後就更加明顯。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看見:

首先,在俄、烏之戰開打之後,美國總統就多次被傳媒公開追問:若中國武統台灣,美國會不會派軍隊軍援台灣。傳媒之所以有這個問題是因為美國曾花了約20年在阿富汗中派兵參戰,但終於也拋棄了這個在中東甚具戰略價值的阿富汗,但在俄、烏之戰中只以武器軍火援助烏克蘭,卻沒有派出軍隊。但誰知拜登的多次回答乃是由最初似是口誤的回答「會」,卻漸漸發展至在CBS電視台的「六十分鐘」專訪中清楚的表示「會出兵護台」的言論。

其次,在俄、烏之戰之後,美國雖然多次重申「一個中國」政策,但實際卻以不同的手段掏空這個政策,使之變成「一中一台」,例如美國的參眾兩院就通過了「台灣政策法」,公開的軍援台灣,著力於以不同的方法壯大台灣的防衛能力,甚至還揚言要在軍事上推動「不對稱戰力」,要將戰場延伸到街頭,以增加解放軍在武力攻台的時候的傷亡數字。

第三,從俄、烏之戰中,美國頓悟到烏克蘭的危機是他們沒有足夠的武器與彈藥去應付俄羅斯,因此美國在應對中國有機會在武統台灣之前會封鎖整個台灣,美國就準備於中國武統台灣之前,考慮把大量的武器及彈藥預先儲存於台灣境內,以便在中國武統台灣的時候,有足夠的武力去抵禦解放軍,以等待境外的軍事援助護台。

(三)美國在俄、烏之戰的「得」與「失」

首先有關「得」方面:

第一,美國在俄、烏之戰中藉著北約的盟主地位確實可以暫時重新挽回在歐洲的領導地位。原因就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藉著強大的海、空軍事力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隨此之後美國與蘇聯就藉北約與華沙公約組織不斷較勁,直至美國與蘇聯在軍事競賽中拖垮了蘇聯的經濟,致令蘇聯與華沙公約先後解體。自此美國就開始成為全球的霸主。但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不論在政治、軍事、經濟、民生中皆受重創,自然就再沒有多餘的力量發展軍備,只能托庇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之下。故此一直以來,北約雖然在分擔軍費上有一個建議比例,但歐洲多國強如法、德等都不能履行他們在這方面的責任,結果北約的軍費來源大部份都是由美國所承擔。惟美國雖然在北約花了不少金錢,但卻可賺取了他們在歐洲中的領導地位,在歐洲各國中頣指氣使,對此,美國一直甘之如飴。

然而,二戰之後,歐洲部份國家漸漸開始強大,並且成立了歐盟,於是開始有些國家想到他們需要為歐洲建立一支自己的軍隊。及至特朗總統當政之後,為了要高舉「美國優先」,美國開始從世界的聯合組織中「退群」,並且多次批評歐洲多國沒有在軍費上負上應盡的責任。故此,歐洲有不少國家對美國的領導能力與決心開始產生懷疑,並且還有「歐洲當自強」的想法更愈來愈重,甚至開始有些離心的迹象。惟正當這個想法在歐洲部份國家中開始萌芽的時候,正所謂在羽翼未豐之前就產生了俄、烏之戰,就為拜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最少在短期內能成功達成籠絡西方民主國家,特別是歐盟的關係。

 

第二,成功挽救了在疫情下美國面臨倒閉的頁岩油。由於俄、烏之戰發生在新冠疫情近兩年之後,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全球的工業受到重創,工業生產及經濟差不多陷於停擺,自然世界各地無論在工業及運輸上對石油的需求就立時大減,以致影響了石油的生產及價格。但由於美國頁岩油的開採需要有特別的技術,是需要用高壓把水灌入岩層,然後把深藏於岩層的石油迫出來,既傷地殼亦成本特高,故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的10年,彭博有報導美國28家獨立的頁岩油源商共虧損了1150億美元(約8000億港元)。惟同樣來自彭博的消息,自俄、烏之戰之後,能源價格暴漲,美國帶領歐洲制裁俄羅斯能源,但石油和天然氣需求一直都在,這就成了頁岩油產業開出碩果豐收的時機。彭博最新的報道,美國頁岩油鑽探商近日公佈的第二季財政報告,利潤將會達到頁岩油開發以來的新高,約255億美元現金流,以致今年自由現金流有望超過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比去年多出一倍以上。而這段時間賺取的現金已足以抵消過去約10年來虧損金額的四份之一,亦在油、股價齊漲的情況之下,為美國經濟帶來極大的收入。

 

第三,達成了壓制俄羅斯繼續發展的目的。自從俄、烏之戰開打以來到如今,已經超過8個月,並且在這超過8個月的戰爭之中,俄羅斯亦有不少戰爭失利。推其原因有下列各點:

首先,就是俄羅斯開始戰爭之前或許多少有些輕敵,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由於多次精簡兵源,但卻因軍備的現代化而多次擴大軍種,以致在不知不覺中,令正規的地面步隊減少至20到30萬人,但烏克蘭自2014年開始就擴軍,軍隊就漸漸擴充至約40萬人。

其次,俄羅斯今次的「特別軍事行動」在某程度上沒有動用到他們很多的正規軍,相反乃是從不同的渠道以合同的方式招聚曾有作戰經驗的軍人回來,據報部份以合同形式的僱傭服役期限最短的只有三至四個月,每月薪酬在10萬至45萬盧布之間,因此就大大影響了軍隊中上司與部屬的協調與作戰能力。而這亦成了俄羅斯軍方高層為何自俄軍最近的失利中,常說我們還未正式開始戰鬥的原因,並且因此亦有人多次規勸普京應發動全面戰,以及在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之後,有人規勸普京應發動反恐戰爭,甚或有人建議普京可用俄國最新研發的「薩爾馬特」(Sarmat)超重型洲際彈道導彈以作測試去對負基輔的能力;或用低當量的核弹以回應西方。惟對於這些鷹派的提議,普京的反應一直是非常低調。按筆者個人的看法,普京確實是俄、烏之戰的策動者,但對普京而言,烏克蘭始終仍是俄羅斯同源、同族的親人,他們之間的關係雖然因短暫的政見而分裂,但始終親情猶在。

再者,我們當然不能忽略,烏克蘭在今次的戰爭中之所以能給人一種眼前一亮,能在過8個月中把俄羅斯拖入戰爭的泥沼中,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乃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斷向烏克蘭「輸氣」~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支援烏軍,例如:美國及部份歐洲國家多次以金援及軍援的方式為烏克蘭提供武器、彈藥;美國情報局為烏克蘭提供情報;美國馬克斯的星鏈衞星為烏克蘭提前缐戰情實況,以助烏克蘭軍隊進攻或防守;英國及加拿大為烏克蘭提供軍人培訓等,都不約而同的為烏克蘭的戰爭提供助力。

 

最後,就是美國聯同多個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多方面的制裁。從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中我們可以看見現代國家的戰爭除了在炮彈橫飛的場景,戰爭還可以深入到敵對國家每一個生活環境的細節中。例如:自從俄、烏之戰開打之後,美國就立刻將俄羅斯高達5800多億美元約一半的外滙儲備加以凍結;並且西方國家差不多就同時禁止俄羅斯的航班進入他們的領空;隨後就禁止向俄羅斯出口相關的飛機零件、引擎,戰略武器及零件和晶片;禁止俄羅斯使用全球最通用的支付系統SWIFT作國際結算,企圖打跨俄羅斯的對外經濟聯繫;隨後亦開始對俄羅斯作出石油及天然氣的禁運等。總而然之,凡是西方能採用的抵制手段,他們都會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有些西方國家限制俄羅斯公民的出行,禁止俄羅斯公民進入他們的國家,以圖增加俄羅斯國民對自己國家的反感。

坦白地說,對於美國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其實在某些範圍可以說是沒有甚麼效果,舉例來說:就以石油及天然氣禁運來說,雖然西方國家禁運俄羅斯的天然氣及石油,但由於俄羅斯是世界其中一個產能及出口大國,他們的石油及天然氣在禁運的時候可以大量向中國、印度及東南亞國家傾銷,結果,反為推動了俄羅斯能源的出口,數量被制裁之前差不多上漲了40%。又西方國家聯合把俄羅斯排擠出了SWIFT的全球支付結算系統,但俄羅斯卻與中國、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國建立了以盧布及其他國家的本幣作交易,故此,亦不能為俄羅斯帶來不可補救的殺傷力。然而,話分兩頭,俄、烏之戰以及西方國家的制裁多少亦會削弱俄羅斯國家的發展及競爭力,甚至有分析家認為俄羅斯在俄、烏之戰之後會淪為政治、經濟的中型國家,而其中一個最大的傷害,乃是影響了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以致近日有不少國家提議要把俄羅斯踢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以削弱俄羅斯在國際的影響力。

 

此外有關「失」方面:

首先,藉著俄、烏之戰,美國確在某些政治議題上有些斬獲,但卻更深地擾亂了全球的經濟,這當然亦包括美國自身的經濟在內也受傷害。自從2008年世界金融風暴之後,美國一直以「美軍」支持他們的「美金」,以量化寬鬆為理由,不斷大印美元以支撐他們的國內經濟。在新型冠狀病毒發生之後,美國的經濟就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大受打擊,不少工廠,企業,甚至金融都出現很大的困難,為了補貼民生及國內不同行業的需要,美國總統特朗普跟隨前朝的政策,同樣大印金錢已支撐他們國內的需要。及至拜登上場,為了抗衡中國的崛起,拜登一方面在外交上大灑金錢,以籠絡或爭取某些與中國有邦交甚至沒有邦交的國家,例如最近美國就不斷以外交附以大灑金錢,以威迫及利誘的方式施壓南太平洋島國,以期他們能靠美國選邊站;另一方面亦在國內大灑金錢,進行分多年推行的萬億美元基建,以期能壯大某些行業的美國公司,或誘使某些美國公司回流到美國;再加上俄、烏之戰之後,美國不斷撥款,及以軍工武器支持烏克蘭向俄羅斯作出軍事對抗,結果,過量的量化寬鬆最終導致美元開始貶值,亦導致全球在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大幅上漲的同時,也使美國進口費用增加,通貨膨脹壓力加大,這不但又惡化了全球經濟的收支,亦使美國的資金外流,又再影響美國的通脹,結果,美國的通脹在2022年9月14日的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了8.3%。而這樣的通脹若繼續惡化,只會使美國的經濟繼續下行。為了壓抑通脹,美國總統不得不加壓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要持續,並且大幅加息,以期能挽救美國的經濟。結果,當美國在大幅加息之後,確實可以使美元轉為強勢,並成功把世界各地不少資金流向美國,但這樣的結果,就使到不少正在受疫情影響的發展中國家的資金被抽走,以致不少落後國家出現財政困難,例如斯理蘭卡的政府就因近期的通貨膨脹,金融風暴而宣佈破產,結果,貧窮的國家只會變得愈來愈貧窮,已發展國家的中產階級的收入亦大受影響,整個世界的經濟都落在混亂中。最近,世界多個金融機構,包括國際貨幣基金會均出來預測,世界未來幾年的經濟將會有下行,甚至收縮的危險。然而,世界落在這樣的情況,究竟誰是罪魁禍首,所謂:「涼天飮雪水,點滴在心頭」,其實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只是美國既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也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這樣吞下的苦果,各國只是有口難言。

 

其次,歐洲的問題亦開始續步浮現。其實俄、烏之戰是絕對可以避免的,只要歐盟及北約承諾不接受烏克蘭加入為他們的成員國(筆者按:烏克蘭多年前已經有意加入歐盟及北約,只因烏克蘭國內的貪污嚴重,國內不少企業亦被寡頭壟斷,以致申請不被接納),或只加入歐盟這個經濟體,而不加入北約這個軍事聯盟,俄羅斯是已經答應不會出兵烏克蘭的。但可惜俄羅斯的要求一直被歐盟及北約所輕視,結果,歐洲在一些愚蠢的領袖的領導之下,終於釀成了今次慘劇。按筆者個人的看法,今次歐洲慘劇的出現,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德國總理默克爾任滿換屆由朔爾茨接任。但多年以來,德國在默克爾的領導之下,不單為歐洲作出了巨大的經濟貢獻,並且她的意見,更成為歐洲政、經的定海神針。就如多年前因中東的戰爭危機,有數以百萬計的難民逃往歐洲,然而就因默克蘭的領導,以致不單保存了數以百萬計難民的生命,亦為歐洲帶來了穩定。就以今次俄、烏戰爭為例,默克爾其實在落台之後,已經很少發表她個人的政見。但當俄、烏之戰曠日持久後,默克爾先後在兩個公開場合對世界各國的領袖作出語重心長的勸告,就是世界各國應留心考慮普京的説話,因歐洲若要有和平,歐洲各國不能忽略俄羅斯,沒有俄羅斯的歐洲,歐洲是永遠不會和平的。但可惜歐洲這樣一位資深的領袖的説話一直被忽略(筆者按:有評論認為馮德萊因之所以被默克爾推薦到歐盟委員會作主席,原因就是默克爾要讓馮德萊茵離開德國,免得德國受她傷害),以致歐洲不單為自己製造了短暫的危機,由於呼應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在未來幾年歐洲將會面對能源、糧食、原材料的危機,由於缺乏俄羅斯的原材料,不少德國的製造業將會面對困難。歐洲在嚴寒的冬天,國民有可能因為缺乏能源而面臨凍死,因為缺少糧食,以致國民會飽受飢寒之苦。長遠來說,不少評論家開始留心歐洲的經濟利益將會流向美國,例如歐洲就需要花巨量的金錢從美國輸入能源,歐洲各國的競爭能力亦將會被美國拋離。而更加嚴重的就是,由於歐洲的通貨膨脹已經令到部份歐洲經濟較弱的國家的民生受到嚴重的衝擊,部份歐洲國家的民眾,例如捷克等,已經開始走出來示威,成為歐洲國家政治不穩定的因素。

 

再者,美國短期的「得」,將會變成美國的「失」,在此只簡單舉兩個例子。

(1)其實美國的經濟長久以來都是依靠金融與科技、軍工企業所支撐的。眾所皆知美國的工業鏈往往因成本過高,而導致資金外流以致做成美國的生產業是嚴重斷裂的。就如美國最近要與中國打科技戰,要限制美國某些敏感科技出口美國;也限制中國有某些科技產品進入美國,結果當法例頒布後才發現假若禁制中國某些科技產品進入美國,美國的先進戰機F 35基本上就不能再飛。結果,美國立刻要再頒布暫緩禁止F 35採用中國產品的制裁令。又例如美國多間汽車製造公司,例如特拉斯(Tesla)為了要降低他們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就把他們的廠房搬到中國生產,以致能為特拉斯中國賺取暴利。故此,美國的經濟發展一直以來都是不健康的。近年由於俄、烏之戰能為美國的能源及軍工企業在短期內帶來暴利,量化寬鬆亦正好支撐了美國的經濟。但假若從一個較深層次的思想,其實這樣經濟的發展模式,只是飲鴆止渴,並不能惠及普通市民,只能為美國的富裕商人或企業帶來更豐厚的利益,結果只會加劇美國貧富懸殊的差距。據美國最近的一些調查,美國的中產階層正在流失,甚至影響他們供樓的能力。而這樣的結果,長遠將會加深美國社會的對立,社會及政治的不穩定,特別在美國兩黨之爭嚴重對立的情況之下,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將會迎來不明朗的因素。

(2)美國在俄、烏之戰不久,就藉全球貨幣結算系統SWIFT以制裁俄羅斯。惟這樣的手段表面看來並不十分有效。原因就是俄羅斯以及中國,早已看到美國的貨幣之所以凌駕於其他國家的貨幣之上,主要是因著全球某些金融系統對美元有利,例如美元在的SWIFT來回兌換的過程中就可以透過差價以謀利。結果多年之前,中國現任國家副主席王歧山就提出去美元化的建議。在此之後,有某些國家就開始為自己的貨幣建立一些資金池,並在彼此之間的貿易中實行以本國貨幣交易。在今年九月,由中國在多年前所發起的「上海合作組織」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原本這個組織開始時只有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六個國家。及後又加上了印度及巴基斯坦成了八國。但在今次的「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中,他們除了加入了伊朗,由最初的六個成員國變成了現在九個成員國之外,亦加入了三個觀察員國:蒙古、白俄羅斯、阿富汗,以及九個對話夥伴: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柬埔寨、尼泊爾、斯里蘭卡、土耳其、沙地阿拉伯、埃及、卡塔爾等,共合成21個國家,共佔全球人口的43%,並且在會議中,各國同意在未來的貿易中,會推動彼此之間以本國貨幣交易。。無形中,在未來的貨幣政策中,美元在國際地位上的重要性將會受到影響,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力亦會被削弱。

 

最後,美國在拜登的主政之下,就愚蠢地把俄羅斯與中國拉在一起。長久以來,俄羅斯與中國乃是既有合作也有競爭。主要原因就是俄羅斯疆土遼闊,跨越歐亞兩洲。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俄羅斯與歐洲及中亞的關係可說更為親密,而事實上一直以來俄羅斯都希望能夠更好地融入在歐洲各國之中。而俄羅斯的國土雖然有近一半在亞洲,但在近代歷史中,中國與蘇聯亦有不少磨擦,包括疆土之爭,並且中國與俄羅斯在貿易上近年雖有強勁的發展,但中國由於軍事力量亦不斷擴張,無形中亦會成為俄羅斯的威脅。因此長久以來中國與俄羅斯只能維持戰略夥伴的關係,但中國卻強調自己是一個永不結盟的國家。

然而,在俄、烏之戰之後,美國拜登一直都把中國看成為競爭的對象,除了熱戰之外,美國對中國在其他領域所發動的戰爭,例如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等,可說無所不用其極。及自俄、烏之戰之後,美國拜登把戰略重點移到針對俄羅斯,以削弱俄羅斯的國力。無形中美國同時在世界上就樹立了兩個重要的敵人。一個是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軍事上是第二或第三的強國;另一個是全球最大的資源(能源、糧食及原材料)國家,亦是全球另一個數一數二的軍事強國。

在多年之前就有多位來不同地方的軍事戰略學家提醒美國,即使美國一個最愚蠢的領導人,永遠也不應該把俄羅斯及中國拉在一起,因為一個等邊三角形的任何兩邊加起來,都會大過第三邊。但可惜美國近年的發展,不但把俄羅斯與中國拉在一起,並且因長期把伊朗、中東一個最大國家看成為他們的制裁對象,就意外地把伊朗與俄羅斯及中國拉在一起。而俄羅斯與伊朗乃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石油出產國,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採購國。美國把這三個國家拉在一起,無形中是把自己放在一個最危險的位置中,而拜登這位老人家就在不知不覺中成了世上一個最愚蠢的國家領袖。

(四)從美國近年的表現看如何作領袖

這個問題,我想從一位弟兄最近透過WhatsApp向我傳了一個短訊作開始:

中國外交官:「我們想向貴國學習三項技術,

第一,貴國用甚麼技術炸毁北溪管道的」;

美國官員:「對不起,不是我們幹的,全世界沒有國家指責我們」;

中國外交官:「對,這是我們想學習的第二項技術」;

美國官員:「如果再這樣糾纏下去,我會讓全世界認為這是你幹的」;

中國外交官:「對,這就是我們想學的第三項技術」。

對於這個WhatsApp的信息,我的簡短回應乃是:「這就是其中一個中國為甚對基督教特別反感的原因。」

 

或許熟悉我的人經常會留意我在分享或作評論的時候,多少對美國近年的表現都有些批評。故此可能有些人會誤會我是一個比較「仇美」的人。但其實在世上我有兩個國家是比較關心的,就算閱讀報章的時候我都會比較先留心這兩個國家最近的表現:一個就是我自己的國家~中國;另一個就是和我信仰有關的~美國。其實不少人之所已誤會我對美國像有些偏見,其實我的心態多少有一種是「恨鐵不成鋼」的感受。由於美國在崛起的歷史過程中,這個國家與基督教有很密切的關係,他們的文化與成長亦深受基督教的影響。就以今日美國的總統就職禮為例,他們的總統都會在大法官面前按手在聖經上宣誓以表效忠。他們的一美元貨幣上面都印有英文“in God we trust”的宣言。因此,我常常有一個這樣的期望,就是假若美國在過去崛起的過程中能靠着神的恩典不斷強大,假若他們在未來的日子中也能在世上為神作好的見證,他們是絕對可以在世上扮演好一個屬靈領袖的角色,甚至可以影響中國。不是藉着政治或經濟脅迫中國改變他們的治理模式,而是要透過美好的價值觀、良善的道德見證,公義、公平的行為,而這一切的表現是基於他們的信仰能與中國不斷對話,以致在當中一同比較那種治國理政才是最好的模式。

但可惜美國在最近這3~40年內的表現確是令人失望,簡單舉以下幾個例子:

第一,他們藉着科技、金融、經濟的發展,重視人的力量,多於倚靠他們昔日祖先們所倚靠的上帝,就如基督教著名佈道家葛培理的女兒所說,美國是漸漸把神踢出美國人的生活圈中,把上帝拒絕於他們的國家之外。

第二,就藉着他們國家國力的強盛,不斷用軍力欺壓世上其他的國家,美其名就是要成為全世界的警察維護世界的和平,除了在全球建立800多個美軍基地之外,卻假民主之名,干預甚至向其他國家發動戰爭,以致過去2~30年內他們進行了多次代理人之戰,或透過顏色革命,因此製造了多個「失敗國家」。而當美國離開這些國家之後,這些失敗國家在經濟、在治安上都令人慘不忍睹。但即使如此,從奧巴馬時代就公開宣認美國只能成為世界第一,而不容會其他國一同與他們共治世界。

第三,美國號稱自己是全球其中一個法治國家,但實情是不少國際公約,美國都沒有認真參與在其中。甚至近年美國國內的法治都非常混亂,就以擁鎗權為,美國就因著擁鎗權的問題每年都超過上萬人並非在戰爭中而被鎗殺。美國的墮胎問題亦在美國產生了很大的爭拗。最近美國總統拜登還特赦了一群經法庭判決為有罪的吸食大麻及販賣大麻的罪犯,並揚言希望各州能以他為榜樣。但其實大麻是否應在美國合法化,在全國中並沒有共識,結果,在美國不少的州份中仍有不少因犯大麻罪而被監禁的人。因此,美國法律的混亂由此可見一斑。

第四,上帝從世界中呼召一群人出來成為祂的信徒,並要信徒在世上過合而為一的生活,但可惜美國近年就由於民主及共和兩黨為了爭取政客的個人利益,把美國不少問題都變得政治化,不但窒礙了美國的發展,並且因著民主及共和兩黨經常就多方面的議題上發生爭拗,特別在總統選舉的問題上,經常劍拔弩張,以致美國人陷在極度的撕裂當中。因此,近年不少政治評論家,擔心美國再會發生一次像多年之前的美國「南北戰爭」一樣的「美國內戰」。而作為天主教徒的美國總統拜登,不但在這方面不會力挽狂瀾,弭清爭議,相反,並且經常在國內、國外火上加油,令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產生更大的衝突。

總而言之,美國國家領袖在屬靈與屬世的領導力不單是不合格,並且遠離神的標準像更愈來愈遠,為有志成為領袖的人,留下了一個極壞的榜樣。